顶点小说网 > 重生七零:我在林场当知青 > 第540章 商议买房
    第540章商议买房

    盛云芳和蒋彦斌订婚的日子,定在了五月一号,农历三月十六,正好是礼拜天。

    二人都有工作,不能为了订婚再请假回来,所以两家人商议后决定,订婚地点选在沪市。

    反正盛连成退休了,张淑珍没工作,时间自由。

    蒋国忠和曹玉琴虽说还没退休吧,基本上也没啥重要工作了,随时可以请假。

    张淑珍说,想要早点儿出发,提前去准备准备。

    按照这边订婚的规矩,女方家要给未来的姑爷,从头到脚预备两套行头。

    张淑珍的意思,蒋彦斌在沪市工作,讲究体面,得置办的好看点儿,所以她要去首都或者沪市采买。

    盛希平倒无所谓,啥时候出发都行。

    于是四月二十号,盛希平陪着父母,带着不少东西坐火车出发。

    三人没选沈阳中转,而是选了首都。

    盛希平在商场转悠一圈,给主管们开了个会,听了他们的汇报,确认各处都运行良好,这才放心。

    吴老很显然不赞同盛希平的说法,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早几年,他们是有多难。

    孩子,你做的好,爷爷可高兴了。”吴老扯着盛希平的手,把他好一番夸奖。

    吴老今年已经八十一了,自打那年喝过萱羊血之后,老爷子这体格一直不错,精神也挺好。

    四月二十一号中午,三口人到了首都。

    毕竟在这方面,国内还没有什么经验,必须跟人家学习先进的管理办法。

    而楼上的休闲娱乐区,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

    那段时间结婚的多,加上采买年货的,生意非常好。

    年前都买够了,年后自然就是淡季。

    “爷爷,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其实我也没出多少力,就是搁中间牵线搭桥。”

    安保部门要随时保持警惕,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演练,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演练。”

    当着父母还有吴老的面儿,盛希平哪好意思夸耀?只谦虚道。

    一楼的超市已经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体,尤其是那些居住在国内的外国人,他们不喜欢去传统的菜市场,反而是特别乐意来这种大型超市。

    吴秉义还没退休呢,周五他正常上班,也没在家。

    咱们这么大的商场,水、电、火,这些方面一定要经常排查,重点排查,绝对不能留任何安全隐患。

    不过我还是要着重强调一点,就是安全问题。

    下午,盛连成夫妻休息,盛希平去商场那头转了一圈,了解了一下商场运营情况。

    “诸位的工作都很认真负责,商场管理也井然有序,值得肯定。

    那些有钱又有闲的人,最爱来商场逛一逛,吃个饭、喝个咖啡,顺道再看个电影,打打台球、保龄球。

    消防疏散通道、消防器械,都是重中之重,绝对不能疏忽大意。

    被叫来开会的各部门主管听完,全都表态,他们一定会尽职尽责,做好商场的安全防护工作。

    “我会不定期安排人过来抽查,一旦查到问题,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所以,商场年后的生意,依旧不错,各大商铺也都赚了不少钱。

    高档商场的管理,也是一门学问,所以商场的管理层,也都按照盛希平的意思,轮流去港城或者国外培训学习。

    只要有客流,就有生意,保不齐逛着逛着,相中什么东西就买下来了。

    那个时候,真的就是有再多钱,也没人搭理你,根本买不来。

    “能有你这么个人给牵线搭桥()

    ,就很不错了,没有你啊,咱就是想买,都找不着门路呢。”

    吴家小辈儿的多数也都上班去了,家里只有喻文兰妯里,以及保姆、保健医,照顾吴老。

    “你小子行啊,有出息了,我听说这次,你又给咱淘登回来不少飞机、坦克?

    好,好啊,真是太棒了。

    上辈子,关于这些盛希平听了太多,他可不希望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商场,因为一点小小的疏忽,而造成重大损失。

    见到盛希平,吴老可高兴了。

    一般来说,入冬到年前那段时间,是商场营业的旺季。

    吴秉忠没在首都,他留在黑河还没回来呢。

    原本还有些空闲的铺面,也都陆续有商家入驻进来,如今已经没有空铺子往外租了。

    这件事关系到商场的利益,关系到咱们商场职工和顾客的生命安全,必须重视。”

    这回的交易他是主要负责人,据说还有两批货没换回来,等着交易完成,吴秉忠才能回首都。

    超级商场这头,客流量确实不如年前那么火爆,但也没有旁人预期的那么冷清。

    所以,预防针先打上,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二十二号上午,盛希平陪着父母,又去吴家一趟。

    当年咱们要是能有这些家什儿,不早就把小鬼子打的屁滚尿流啊?

    盛希平去首都还有一些事情要办,盛连成两口子也想去看望一下吴老和吴家人。

    “连成啊,你们两口子真是养了个好儿子。

    前阵子,首长还夸过他呢,说小盛是个好同志。”吴老笑呵呵的对盛连成夫妻说道。

    面对吴老的夸奖,盛连成夫妻能说啥?只能一个劲儿点头说是呗。

    吴秉忠兄弟都不在家,吴老岁数又大了,所以盛连成三人在吴家坐了一会儿,便借口还有事情处理,告辞离开。

    张淑珍要去采买东西,盛希平就把父母都送去商场,还塞给他们不少钱,让他们随便逛,看好啥就买。

    安顿好父母,盛希平又去看望了杨老。

    自从得知杨老病了,盛希平就一直挂念着,正好这趟来首都,说啥也得过去看一看。

    盛希平从家里,给杨老带了一支老山参,另外还有灵芝、鹿茸、鹿血等药材。

    杨老见了盛希平,也格外高兴,一个劲儿的夸盛希平能干。

    当然,对于这次交易

    ,他没能亲眼看见,很是遗憾。

    “爷爷,你好好保重身体,这一次没瞧见,咱争取下一次。

    将来啊,指不定咱们还能弄回来更大的家伙呢,对吧?”

    盛希平见不得原本意气风发的老人这般,于是就耐心劝导。

    “大家伙?还能有更大的家伙?”果然,杨老一听这话,顿时就来了精神。

    “能,肯定能,爷爷,你就等着瞧吧。”

    大家伙当然有啊,比如说ty-95,、ty-114、ty-154、伊尔76等,甚至,二毛家那个半成品。

    以前,盛希平真没敢想这些,可如今看来,毛子那边已经烂透了。

    只要打通了渠道,有足够的钱,这些,都不是问题。

    不光是这些,将来趁着毛子分家,或许他们还可以借机会,招揽一批毛子科学家回来呢。

    这事儿,前两年盛希平就开始布局了,之前借着共青城那头成立贸易公司的机会,吴秉忠就安排过去不少人呢。

    “行,爷爷信你,爷爷一定好好保养身体,等着看你说的那些大家伙。”

    杨老果然被盛希平的话吸引了注意力,忍不住()

    憧憬未来。

    杨老虽然出院了,可还是需要静养,盛希平也不好打扰太久。

    陪着杨老聊一会儿之后,盛希平起身告辞,回商场接父母去了。

    等盛希平见到爹妈的时候,差点儿没笑抽了。

    就见到盛连成两手提溜嘟噜的拎着好些个东西,一脸疲惫的跟在张淑珍身后。

    而张淑珍双手也没闲着,还兴致勃勃的要继续逛呢。

    “哎呀我的天,你可算来了,快,接一把,我这老胳膊老腿儿的,真要我命了。”

    对于盛连成来说,种一天的地,也没有逛街这会儿累,这简直太要命了。

    盛希平笑着上前,接过了老爹手里的东西,“妈,你买了这么些啊?都是给四妹夫买的?”

    说实话,盛希平看着老妈买这些东西,也挺惊讶的。

    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刚才给他们的那一万块钱,是不是快花光了?

    “不是,还有老四的。

    哎呀,儿子,这边真好,比以前咱逛的那些商店、百货大楼啥的强太多了。

    我跟你说,刚才我和你爸,在里头差点儿就转悠迷糊了出不来。

    这里头太大了,一进来就分不清东西南北,晕头转向的。”张淑珍明显很兴奋。

    对于她,不,应该说对于这个年代的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比较超前的大型商场,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进了这里头,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瞅着哪儿都新鲜。

    “妈,逛的咋样了?要是没买够的话,我们陪你再转悠几圈去?”盛希平忍不住乐,笑着问老妈。

    “不了,不了,差不多就行。

    那啥,给老四对象的东西都买齐了,咱回去吧,这都中午了,饿得慌。”

    不等张淑珍说话呢,盛连成那边急忙摆手。

    开什么玩笑?这半头午已经给他逛的腿都直了,还逛?再逛下去,他们三个人六只手,还能拿的过来么?

    “爸,没事儿,五楼有餐厅,你要是饿了,咱们可以上去吃点儿东西,再继续逛。”盛希平故意逗老爹。

    “别,别,外头吃东西太贵了,咱不是说好了中午回老三那儿么?

    我还没稀罕够新泽呢,都答应他下午回来陪他玩了。”

    不管盛希平说啥,盛连成就是一个摇头。

    张淑珍确实还没逛过瘾,可是见丈夫那德行,她也没了继续逛的心思。

    “走吧,该买的都买差不多了,回家哄孙子去。”

    最终,张淑珍放弃了继续逛街的想法,答应回家去了。

    就这样,三人拎着不老少东西,回到盛希康的住处。

    中午盛希康和吴玉华都不回家,大家伙儿随便对付一口吃的。

    晚上,喻文兰打电话给闺女,说是让她带着公婆过去吃饭,热闹热闹。

    盛家这边推辞不过,只能去吴家吃了顿饭。

    二十三号礼拜六,盛希泰下午没课,盛希康和吴玉华也提前下班回家。

    张淑珍提前买了菜和肉,跟保姆一起剁馅和面,一家人齐动手包饺子。

    “老三,回头我给你打过来一笔钱,你帮着老六踅摸一处房子。不用太大,跟你家这个差不多就行。”

    包饺子的时候,盛希平忽然想起这事儿来,嘱咐盛希康道。

    盛希泰今年大四毕业了,他已经成功保研本校,接下来还要再读三年书。

    盛希平推测,老六将来留在首都的几率比较大,所以打算提前给老六也买一处房子。

    “大哥,你要给我买房啊?不着急吧?我这还得再念三年()

    呢。”

    盛希泰一听就愣了,他还在念书,这么早买房子好么?

    “房子买早不买晚,越早买越好,往后不定涨到什么价呢。

    提前买一套,找工程队慢慢收拾装修,过几年你毕业了要结婚,也不用现买房子。”

    首都的四合院以后越来越少,抓紧时间买一套留着,将来乐意住就住,不乐意住放在那儿。

    盛希平是老大,他如今能帮弟弟妹妹们的也不多,给他们都置办个窝,算是那么点儿心意。

    将来他们有能耐了,自己再买套楼,要是没钱的话,这四合院住着也不错。

    不管咋地,有这么个落脚的地儿,也算是在大城市扎下根儿了。

    其实他们这辈人运气还算不错的,赶上了好时候。

    只要在城市里有份工作,将来不管是福利分房还是集资楼,咋地也能混一套房子。

    等小辈儿的长大了再看?

    八零后啥好事儿都没赶上,工作不分配,房子也得花钱买,还基本上都独生子,负担又重。

    盛希平就想着,眼下他有这个能力,就给家里人创造点儿好条件,将来孩子们不吃苦受累。

    老大都这么说了,盛希泰

    也不好再反对。

    “那就谢谢大哥和三哥了,我这念了四年书,成天在学校里也不懂这些,还得麻烦三哥帮忙张罗着。”

    “自家兄弟,说那些干什么?”盛希康听了,笑笑摇头。

    “哎,大哥,我们几家都在城里买房了,你不买一套啊?

    要我说,你也买一套院子呗,你家四个孩子呢,谁知道他们将来都在哪儿?

    等将来你和我大嫂岁数大了,就搬过来住,孩子们逢年过节回来看你,首都总比松江河方便多了。”

    盛希康还是很有头脑的,在他看来,大哥手里钱有的是,置办套房子放在那,也不亏。

    “这事儿我还真就没想过,主要是不知道现在首都买房有啥限制不?

    要不然你给我打听打听,要是我这外地户口的也能买房,你就帮我也踅摸一套,稍微大点儿的不要紧。”

    盛希平对这方面真就没啥研究,让老三、老六买房,主要是这俩人户口在首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