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快穿之我是你妈 > 第268章 从现代穿回民国23
    沪市女子中学是华国第一所女子教会学校, 坐落在楼层掩映间,整体呈古希腊建筑风格。

    学校完全按照美国式方式进行教育,除了必修课外, 还有宗教活动和各种选修课。

    英语教学也是学校学习的重要内容。

    叶鹤栖性格开朗, 成绩优异,开学没多久就完全适应了学校里面的环境,结交了几个好朋友。

    这些朋友里,和叶鹤栖玩得最好的,是她的同桌桑佩珍。

    桑佩珍家学渊博, 幼年曾跟随父亲游历西洋诸国,见识不俗,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叶鹤栖经常拉着桑佩珍一起练习口语。

    有一回,姚容听到叶鹤栖在家里练习英语。

    等叶鹤栖结束练习后,姚容提出自己也想学习英语。

    经过大半年的学习, 姚容已经掌握了大多数汉字常用字, 日常读写都很顺利。她也不打算成为什么大文豪,学习主要还是以实用为主。

    在这个时代, 英语就很具有实用性。

    叶鹤栖自然乐见其成。

    在学校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后,叶鹤栖也终于构思好了小说剧情, 可以尝试进行写作。

    身处于这个时代的人民, 很难想象,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 居然只花了一百年的时间, 就实现了经济腾飞和民族崛起。

    但这就是华夏文明。

    它也许落后过, 但它本身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抗美援朝时期,美国曾经绘制过这幅非常著名的宣传画, 画上有这样一句话——

    人的身躯能把河流阻塞吗?

    他们将美军比作了那滔滔不绝、势不可挡的洪水。

    然后他们用飞机将这幅宣传画空投到志愿军阵地上,想要以此来瓦解志愿军的战斗意志。

    在西方人眼里,他们觉得洪水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而上天的意志是不可被凡人战胜的。

    所以诺亚方舟里,神明降下洪水消灭恶人,只给好人留下逃生的希望。

    可是华夏文明,总有普通人为民成神,所以大禹三过家门不入,所以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千古不朽。

    所以一个积贫交弱百年,刚刚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真的战胜了世界第一强国。

    所以54年长江特大洪水,98年全流域特大洪水,真的有一群人视死如归,用自己的身躯挡下洪水。

    隔着数年光阴,隔着数十年光阴,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次又一次回应了当年美军的质问。

    铿锵有力,在漫漫岁月长河中无尽回响,余音绕梁。

    即使是在遥远的封建王朝时期,某地突发灾情时,朝廷也是需要赈灾的,帝王也有可能要下罪己诏检讨自身过错。

    如果朝廷毫无作为,百姓奋起反抗也是常有之事。

    但在西方呢?

    有哪个国家的军队会去救灾。

    有哪个国家的军队在救灾时不带武器。

    有哪个国家的十万军队能够为了不惊扰百姓,入沪不入户,在下着大雨的寒冷夜晚,按队形睡在马路边上过夜。

    如果一个文明,在面对天灾、面对大自然的伟力时,没有选择屈服,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将天灾、将大自然视作对手,那它必定是不可战胜的。

    叶鹤栖在思考了很久以后,打算以主人公的视角,用片段化故事的方式,去呈现一百年后的华国。

    偶尔也会用一些传承下来的老物件,比如说老照片,斑驳的枪弹,染血的旗帜,去串联起一百年前和一百年后的人物,让两个时空的人物,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进行对话。

    叶鹤栖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所有看过这本小说的读者:

    我们这一辈人不会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但我们的后辈可以。

    我们这一辈人也许等不到红日初升,但没有关系,我们正在做一件正确而伟大的事情。

    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是为了怎样的理想而奋斗,我们是为了怎样的理想而牺牲。

    ***

    在叶鹤栖忙着学习和写作时,姚容也没有闲着。

    在贝涟的引荐下,姚容联系上了一位有意转让服装厂的商人。

    这位商人姓何,是个富二代,家里是做纺织厂生意的。

    他从国外留学回来后,自觉见多识广,于是开启了富二代创业之路。

    家里是开纺织厂的,那他就自己开个小服装厂生产洋装吧。

    但是华国人生产的洋装,没有西洋人生产的洋装好卖,在赔得血本无归后,何姓商人只好及时止损。

    对方开出的价格略高于姚容的心理价位,不过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双方你来我往谈论了两次,在姚容承诺未来三年的生产原料都从对方家里的纺织厂购买后,这才以一个偏低的价位顺利接手了服装厂。

    趁着周末放假,姚容带着叶鹤栖去服装厂转了转。

    服装厂所处的位置并不偏远,门口有一间小屋子,姚容打算将小屋子改造一番,用来售卖旗袍。

    除此之外,还需要改动的,就是门口挂着的大牌匾。

    姚容指着那块刻着“何氏服装厂”的牌匾,让叶鹤栖重新给服装厂取个名字。

    叶鹤栖笑容狡黠:“我早就想好了。”

    在现代,有很多明星会开直播带货,有很多品牌也乐意花大价钱请代言人,这利用的就是一个“名人效应”。

    而她娘,作为民国登报离婚第一人,也算是有了不大不小的名气。

    所以这服装厂的名字,完全可以直接叫“火凤凰服装厂”,让服装厂,或者说让旗袍与她娘完成深度绑定。

    旗袍火了,她娘作为第一个穿旗袍的人跟着火,火凤凰作为第一家生产旗袍的服装厂也跟着火。

    说不定还能顺便带动《火凤凰》这本小说的销量。

    姚容:“……”

    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不过怎么说呢,思路确实清奇,也确实有意思。

    所以这服装厂的名字,就这么顺利定了下来。

    火凤凰服装厂的规模并不大,连同姚容在内,只有七个工作人员,姚容思考过后,决定将服装厂分成两条生产线。

    一条负责生产成衣,以便实现旗袍量产,让旗袍更快进入市场,更快形成潮流。

    另一条负责量身定制。

    在成衣线开始动工后,姚容为贝涟和樊向雪设计的旗袍也完工了。

    而叶鹤栖版炒作计划,也正式开始实施——

    首先,《妇女时报》再次掀起有关当代女性服饰的讨论。

    《妇女时报》的销量比起骂战阶段有所下滑,但依旧可观,所以这场讨论的规模比第一次要大上许多。

    姚容亲自写了篇文章刊登在《妇女时报》头版头条上。

    文章里,姚容详细介绍了旗袍的情况,表示旗袍这种服饰,可以解决大家提出的一应需求。

    末了还给自家服装厂打了个小广告。

    舆论铺垫到位,就到了手下见真章的时候。

    沪市作为名流汇聚之地,经常会举办各种宴会和文化沙龙,在最近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宴会上,姚容、贝涟和樊向雪都穿着旗袍出席。

    她们这回来参加宴会,就是为了真人带货。

    果不其然,她们一入场,身上的衣服顿时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有人一眼就认了出来:“这就是报纸上说的旗袍吗?”

    姚容笑着与对方进行攀谈。

    她的分寸拿捏得十分到位,既能让众人对旗袍产生兴趣,又不会让众人反感她打广告。

    而且,旗袍在后来能成为民国女性的代表服饰,自然也说明了它的市场所在。

    所以在宴会结束后,好几个人都与姚容下了订单。

    贝涟说要帮忙,也是十分尽力,回到报社后亲自动笔写了篇文章,以十分客观的笔调,详细描述了旗袍在宴会上引发的轰动。

    至此,旗袍开始流入市场。

    当第一个人对旗袍产生兴趣,前往火凤凰服装厂购买旗袍,就会有第二个人,第三个人……

    当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出席宴会或出席沙龙时穿旗袍,穿旗袍就会形成一种潮流。

    早已为此筹备多时的火凤凰服装厂,成功吃下旗袍市场的第一口蛋糕。

    当其它大大小小的服装厂和裁缝铺子发现了其中商机,跟着入场时,姚容已经成功与百货大楼谈成合作,在百货大楼租下一个门面,专门用来展示和售卖旗袍。

    姚容一点儿也不着急。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只要火凤凰服装厂以后能够稳住客源,不断推出新款旗袍,那旗袍市场越做越大,对于火凤凰服装厂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月底时,姚容收到了周绮怀的信,从信里得知了一个好消息。

    旗袍之风已经从沪市传到了北平。

    这说明旗袍这种服饰已经被大众所接受,传遍全国只是迟早的事情。

    在姚容的事业一帆风顺时,叶鹤栖也写完了整本小说。

    思考许久,叶鹤栖接受了姚容的建议,放弃了《庄周梦蝶》这个名字,而是改为——

    《长城里的人民》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生活在新长城里的人民的故事。

    我们看见他们的故事。

    而“我们”,是构筑新长城的一块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