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重生之风起南洋 > 第377章 经济救赎计划
    (敬请读者朋友们关注一下作者葡萄君新书《蒸汽朋克时代》,等待您的品鉴,希望能够得到您支持和鼓励,这本书在玄幻频道也签约了,需要您热情的支持,谢谢大家!)

    历史滚滚的车轮如果没有蝴蝶翅膀影响,依然按照原定的轨迹运行,虽然早已经面目全非,依然可以看见大致的轮廓没有改变。

    战后的《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后,美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了比原来历史上更严重的羞辱,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带着一颗千疮百孔的心,疲惫万分的回到美国。

    美国从此门罗主义盛行,关起门来安稳过自己的小日子,再不愿意理睬欧洲的是非。

    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如期成立,标志形成了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将由英国和大洋帝国,法国主导,德国,美国,意大利,乃自于其他欧洲各国只能骥附其后。

    1922年10月10日,借助着大洋帝国合并西俄帝国无与伦比的威势,大洋帝国成立了新的大洋共荣圈盟国,把包括日本,朝鲜和澳大利亚,以及泰国、约旦等20多个亚非拉国家纳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的班底,被称之为第二国联。

    对此,欧洲各强国表示了非常不满,可是大洋帝国羽翼已成,只是多费些唾沫嘴皮子功夫而己,大洋共荣圈盟国依然如期成立了。

    大洋帝国皇帝罗霖可是知道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厉害,他现在伸手非洲殖民,就是为了博得非洲人的好感,为以后长远的打算考虑。

    你看看,我强大的时候都没有欺负过你们,不像那些贪婪的欧洲殖民者,哪个对你们好,何去何从还没点数吗?

    对南美洲地区,大洋帝国实行的是同样拉拢政策,与美国争夺市场和影响力,把大洋帝国的影响力深深的扎根于南美洲,做长远的打算。

    罗霖对非洲和美洲的土地没有啥欲望,他知道那里的人民很不好搞,而且现在世界各地的民族独立思潮开始泛滥,最佳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拿到手上都是麻烦,甩都甩不脱。

    在这个世界历史上,改变最大的是苏俄,缩水的可不是一分半分,以连绵的乌拉尔山脉为界,包括欧洲地区的叶卡捷琳堡在内全部成为了大洋帝国的领土。

    欧洲的乌克兰地区因为大洋帝国的强力干涉成为了独立国家,与波兰一道成为苏俄与德国不可逾越的缓冲国,把这两个好斗的强国远远的分开。

    现世界的苏俄领土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超过6000万人,体量基本上和德国相当,比法国和英国略大一点,远逊于大洋帝国的1.1亿人口。

    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英国、大洋帝国、法国和意大利五个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限制主力舰的吨位(35,000吨)和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

    并规定大洋帝国、英、美、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总吨位比例为5.25:5.25:3.15:1.75:1.75,此外还规定了缔约国航空母舰总吨位、标准排水量、火炮口径,限制海军军备竞赛。

    战后的欧洲迅速恢复平静,大洋帝国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战后的欧洲重建,欧洲钢铁、水泥、橡胶、渔业产品和石油方面巨大的需求,推动对国内的经济继续旺盛的发展,已经连续十年没有产生经济危机。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大萧条如期而至。

    早在三年之前,大洋帝国已经通过政策引导,逐步减少过热的欧洲和美洲投资,国内的四大主要支柱性银行罗氏国际投资银行,南洋银行、帝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全部收紧了银根,储备丰沛的资金准备度过寒冬。

    即使这样,大洋帝国依然没有逃避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1929年,美国经济日趋繁荣。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在1921年时平均仅为67,但到1928年7月时已上升到110,到1929年6月时则上升到126。

    给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美国股票市场的行情,世界上实力最雄厚的大洋帝国罗氏投资公司早在一年前,就开始布置悄悄退场,然而美国股票市场繁荣依旧。

    实业家、学究式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都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

    1929年10月29日,当天的股市暴跌,突然破产的美国金融精英雨点般地从高楼大厦上跳下来,当时的情景蔚为壮观,美国的大萧条耗尽了美国原本可用于欧洲投资的资本。

    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这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影响波及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因此,这一天被视作大萧条时期开启的标志性事件,由于正值星期二,被称为“黑色星期二”。

    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美国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

    但美国股票巿场崩溃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与此同时,世界性经济萧条的影响扩展到欧洲和大洋帝国,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银行疯狂挤兑、更多地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

    农业资本家和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河里,使河流变成“银河”。

    城巿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社会陷入一片的恐慌之中。

    1930年3月1日,大洋帝国政府联合四大银行还有势力雄厚的罗氏投资公司,开启了全新的“救赎计划”,这是一个由十几项庞大的基建计划组成的政府救助计划。

    其核心就是用劳动换取金钱,用金钱改变生活,继续拉动消费,产生良性的循环。

    由于大洋帝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因此开展了大规模的港口建设,项目的名称叫做“港口通达计划”,在这个大规模的现代化港口建设计划中,规划了多达十六座“一级洲际核心枢纽港”,66座“二级地区中转港”,377座“三级本地区货物出口港”。

    与此配套实施的是“帝国公路通达规划”、“帝国铁路通达规划”、“帝国工业区配套计划”“帝国商业区规划方案”和“汽车进入千家万户计划”“夜生活发展计划”等等,强力的拉动帝国经济进入正轨。

    超大规模的建设计划让大洋帝国的钢铁行业和水泥行业以及基建配套行业等等,重新进入了正常的生产阶段,通过国家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大规模先进的钢铁产能得以保留,钢铁产量维持在1600万吨规模,约占大萧条初期三分之二的产能规模,淘汰的都是落后的钢铁工艺。

    同样的,通过国家项目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市场上逐渐形成规模庞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和水泥联合企业,带动相关的行业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