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小太监纵横大明 > 第六十二章 清军来袭
    第二天一早,洪承畴带着亲兵卫队悄悄离开锦州,一路昼夜疾进,三天以后赶到了京城。到京城当天已是傍晚,所以洪承畴先到兵部报到,从兵部尚书杨嗣昌那里详细了解了西北的情势和战况。

    兵部掌握的资料甚为详细,洪承畴一份份的看着这些资料,越看心里越凉!

    此时的李自成已经同几年前大不相同了,自从上次潼关失败以后,李自成就深刻总结了以前起义军失败的原因,此次东山再起,他听从谋士李岩的意见,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均田”,就是要分给农民土地;“免粮”,就是要减免赋税。在当时,土地高度集中和税赋沉重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广大无地的农民深受其苦,所以起义军提出这个口号,一下就赢得了广大贫苦农民的爱戴和拥护。起义军所到之处,民众夹道欢迎,青年农民积极参加起义军,李岩还把起义军的纲领编成顺口溜,派密探到各地去秘密宣传,那些还在官军控制的地区的农民饱受官军的骚扰和苛捐杂税的压榨,都盼望着起义军能赶紧解放自己。各地的群众到处传唱这样的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起义军得了民心,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官军节节败退,士气低落,西北军的主力几乎损耗殆尽,在西北战场官军已经不是在剿匪,而是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了。

    从这些情况分析,官军在西北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政治上的失败,任朝廷派谁为帅,也是无力回天了。看到这些情况,洪承畴更加坚定了不回西北去的决心。

    这一天,崇祯一早就来到文华殿的西偏殿,静静坐在龙椅之上,这些日子,他被西北的局势搅的寝食难安,整天愁眉不展,他觉得自己的江山被别人一块块的分割走了,这比割掉他身上的肉还叫他难以忍受,近来,他时常陷入癫狂的状态,歇斯底里的摔东西、随意的处置身边的人,让朝臣和身边的宫人都惶恐不安。

    前几天,内阁向他建议:洪承畴久在西北统军,对付闯匪有办法,应该立即调洪承畴回京参赞。他象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发金牌圣旨,急召洪承畴回京。

    崇祯嘴里默默的念叨着:“洪爱卿,但愿你能受命于危难之中,为朕解这危局呀!”他冲身边的总管太监问道:“洪承畴来了吗?”

    太监答道:“回万岁,洪大人正在殿外侯旨。”

    崇祯沉声说道:“宣他上殿!”

    “遵旨。”总管太监扯着嗓子叫道:“皇上有旨,宣东北经略大臣洪承畴上殿。”

    过了一会儿,洪承畴在两名太监的搀扶下,一步三晃的进来了,到了殿前,洪承畴推开扶着他的太监,踉跄几步走到近前,颤巍巍跪倒叩头,有气无力的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看到洪承畴这副样子,心里一沉,急切说道:“洪爱卿快快免礼平身,来人,给洪大人赐座。”

    “谢皇上。”洪承畴挣扎着起身,坐在几凳上。崇祯看洪承畴面色愁苦,满脸病容,眉间还有手掐的红印儿,心中一阵慌乱,问道:“洪爱卿如此体貌,可是在病中吗?”

    洪承畴倒了两口气,嘶声说道:“回皇上,臣已老迈,又长年奔波于军旅,身体早就垮了,经不住风霜劳碌,这次皇上急召微臣进京,臣为赶路走的急了,不想沿途劳累加上风寒,竟起了内热,本想将息两天,但想皇上召臣必有要事,只好这副样子觐见皇上,请皇上恕微臣不恭之罪。”

    崇祯长叹一声,搓着手说道:“唉!没想到爱卿病弱至此,如今西北靡乱,朝廷无可用之将,这叫朕如何是好啊!”

    洪承畴作出一副忠诚的样子说道:“皇上不必心忧,西北只是天朝一隅,朝廷还有江南、中原广袤之地,亿兆黎民。闯匪跳梁小丑,只是一时猖獗,却难撼我天朝根基!只要皇上振作朝纲,君臣合力,广练精兵,勤修武备,任用贤能,徐徐图之,这局势尚有可为呀。只是臣已老朽,不能上阵杀敌为皇上分忧,臣真是心急无奈呀!皇上!嗬嗬嗬嗬!”说着他作势哭出声来。

    崇祯也被触动肝肠,心中感慨:“洪承畴真是忠臣呐,可惜只有一个,而且已经老迈,如果多几个,局面何至如此呀!”他挥手示意太监给洪承畴拿毛巾擦脸。

    不过洪承畴刚才的一番“恭维话”也让他略感安慰:局势还没有到回天乏力的地步,大半壁江山还在朝廷的掌控之中。他待洪承畴止住哭声以后,温和说道:“洪爱卿不必伤情,朕知你是忠心报国之人,你好生将养身体,朕还有指望你处。不过对当前局势,爱卿可有何良策吗?”

    洪承畴说道:“臣君前失态,请皇上恕罪。如今局势,西北必须择一良将统军,臣以为,卢象升久经战阵,又熟悉西北局势,可以为帅。”

    “恩!说下去。”崇祯点头。

    “目前西北局势不宜对闯匪再分兵围剿,而是应该集中兵力于山东、直隶,阻住匪军东进的势头,同时从各地征兵、调兵,加紧编练,补充西北兵员,待实力充足,再相机收复失地。同时,臣以为,当初王强王大人在通州编练民团的做法甚为妥当,应下旨鼓励各地方乡绅自发编练民团,抵御闯匪,维护地方治安,这样朝廷不用增加军饷,又可缓解各地官军军力不足之状。”

    “好!准奏。”崇祯听了洪承畴的这些建议,好象看到了解困的办法,心情好了一些,见提起王强,不由的问道:“王强如今在你处如何呀?听说他办了个书舍,教些算术国文,岂非不务正业吗?”

    洪承畴心中叹道:“唉,人家干正事的时候你起疑,如今又说人家不务正业,他的正业不就是监视我吗!我们这个主子呀,是没辙了。”他思忖着说道:“噢,如今东北边关没有战事,所以王大人同我商量搞了这个书舍,招用一些生员、子弟学习知识,以期为国家培养一些有用的人才。王大人在军中颇为检点,任劳任怨,忠于职守,对皇上忠贞不贰,趁闲时自己出钱为国家培养人才,实为我等楷模。”

    “恩,也罢了,王强对朕忠心,鬼点子也多,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时,如果能作养出一批人才来倒是深合朕意,我看这样吧,回头让吏部派一名堂官去协助王强,遇有才学出众的,可直接委到各部或军中去历练。”

    洪承畴听了,心道:“看来皇上又不放心王强了。”

    崇祯接着说道:“既然东北没有什么战事,可否再从那里抽调一些兵马,充实西北前线呢?”

    洪承畴赶忙说道:“皇上,如今东北虽无战事,但满清在边境囤兵十万,对我大明虎视眈眈,一旦我们兵力减弱,恐怕会卷土重来犯我边关,所以,这个请皇上三思。”

    崇祯觉得洪承畴说的有理,于是说道:“这个事情以后再议吧。走,随朕上殿吧。”

    洪承畴一番做作,骗过了崇祯,打消了他派自己去西北的念头,心中得意,当天下了朝,回到自己在北京的寓所,又找来太医看病抓药的表演了一番,这才安歇下来。晚上,他收到锦州大本营传递来的军报,军报称,在辽西的清军大举调动,正向锦州方向集结,他心里一紧,看来清军果然要利用自己离开前线的这个机会大举进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