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回到明朝开工厂 > 第195章 民风初变 (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193章漏发了,已经重新补发)

    改变,有时候是从一些很细微的小处开始的。

    “爹……脚好痛……”

    清晨,刚一起床,李芸就娇声喊道。

    “痛也要裹,”

    随着她的年岁的增大,缠足的痛苦越来越叫人难以忍受,走起路来轻轻的却仍是一瘸一瘸的,很不方便。有时候她会因为脚痛而哭哭啼啼,弄得做爹的好不心疼。女子从小缠脚仿佛是天经地义的,就象轱辘毕需缠着井绳。

    为了那个什么“三寸金莲”还得赔上一辈子,倒不如趁早放了,一了百了。

    为了女儿,当爹的可要冒天下之大不违了。

    “放了它!”

    心疼着女儿的李二虎,狠狠地盯着女儿的脚说道。

    “那怎么行哟,以后谁要这样的大脚婆!”

    媳妇立即在一旁反对着,当娘的心痛女儿,可却更关心女儿的终身大事。

    “怎么不行?嫁不出去就嫁不出去!”

    紧紧地搂着女儿,李二虎然后又笑着说道。

    “丫头啊,大不了,以后去卢沟河边的厂子里做工,一个月能挣一两多银子,到时候还怕家不出去?那里头,还不要小脚婆娘呢!”

    卢沟河边的厂子里不要小脚婆娘,只要天足。

    对于卢沟河附近的十里八乡的百姓来说,这会早就已经不觉得的奇怪了,就像他们对于河边树起的大水车也不再感到奇怪一样。

    在河水的冲击下,大水车转动着,水的力量通过传动轴被传到不远处的工厂里,在敞开窗的织布厂的车间里,工作很紧张,全车间是一个飞快的转轮。尽管窗户大敞着,可是车间里还是显得有些暗,不过对于正在织着布的女工们,倒并怎么在意。

    她们的眼睛盯着在织布机中来回飞动的飞梭,这种新式织布机是卢沟铁工厂制造的,不仅有飞梭,而且还靠水轮带动,其实也就是旧式的大织布机加装了飞梭以及水轮而已。

    对于从没有织过布的女工们来说,虽然她们的技术一般,但凭借着水力织布机,仍然织出了上等的“标布”,即便是那些从江南请来的织工也对此极为惊讶,水力织布机,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她们与江南织工之间的技术差距。

    “徐家婶子,听说你想试试织斜纹布……”

    即便是操作着织布布,也不妨碍女工们在干活的时候谈话。她们的嘴和手一样地忙,手着忙着干活,嘴上忙着聊天。

    “就是试试,你没听徐管车说嘛,斜纹布比标布贵,要是织出了斜纹布,厂子里肯定会给奖金的,就像铁工厂一样。”

    即便是在这家“鸿富布厂”,在某些管理上也是对标铁工厂,毕竟,对鸿富布厂的刘百涛来说,他从来没有管理工厂的经验,也从没有办过工厂,自然是采用了拿来主义,直接借鉴了卢沟铁工厂的管理模式。甚至还借鉴了给予技术创新工人以奖励的方法,以鼓励工人创新。

    “嘿,你就等着挣那几十两银子哪!”

    “可不是,好几十两,在厂子旁边盖一座房子都花不完……”

    “哈哈,那可就好了,省得成天往家里赶了……”

    “行了,行了,都别做白日梦了,好好的干活……”

    车间的管车们大都是从江南请来的女工,只会在厂房里乱哄哄的时候才会轻轻说一两句。

    就这样,女工们里继续忙活着,不过很快就大声的说起话来。

    直到中午的时候,忽然伴随着一阵铜铃声呜,厂房里先是一一阵儿扰乱,织机声音低下去,低下去,人声占了上风。女工们纷纷提着空饭碗拥出了车间,杂乱地走到食堂那里,拥挤着在食堂排着队打饭。

    这里的伙食倒也简单——一碗高梁米饭配上些青菜,再加上一碗青菜汤,当然,隔三差五的还能吃了一顿肉,尽管分量都是微乎其微的,不过即便是如此,仍然被认为是对工人待遇比较好的,来自附近乡村的妇女争相报名。

    在厂子里的女工们吃饭的时候,在厂室里的刘百涛却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

    “这,这算是什么事啊!”

    长叹口气,刘百涛看着孙茂年说道。

    “孙兄,你瞧瞧,咱们家的布,比江南的差吗?”

    拿出一块布,刘百涛递给了过去。

    “这可是上好的标布啊!”

    作为布商的孙茂年,自然能看出来,鸿富布厂的标布不比江南的标布差。

    “标布最是厚实耐磨,最受百姓欢迎,你这布可真不错,怎么会卖不掉呢?”

    布卖不掉!

    对于准备凭着布厂大展鸿图,当然也要大发横财的刘百涛来说,自然极为困惑。

    “孙兄有所不知,鸿富布虽说在京城卖了不少,可是在蓟镇、在宣大却根本卖不动,那些标客,根本就不买咱们的布!”

    刘百涛无奈的叹口气。他口中的“标客”不同于寻常布商,而是专门像宣大镇、蓟州镇等军镇运输棉布的商人,多年来,他们专门从江南贩运棉布,每年运贩棉布不下千百万匹,也正因如此,刘百涛才会一直想打通“标客”的门路,把布卖给这些豪商。

    “你说吧,我这一匹布才三钱,他们从江南两钱买一匹,运到京城至少得三钱二分,可即便是如此,他们宁愿买江南的高价布,也不愿意买咱的布,这,这真是邪了门了!”

    可不就是邪了门!

    “那有人放着便宜的不买,偏偏买贵的。其实就是咱们卖三钱二分,他们也有赚头的,毕竟能省下不少时间。”

    瞧着刘百涛百思不得其解的模样,孙茂年皱了皱眉头,他不仅是布商,同样还是鸿富纱厂的股东,当初刘家要办布厂的时候,他同样也看到其中的厚利,自然乐意参股。

    现在,听刘百涛这么一说,孙茂年便说道。

    “那些标客和江南做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意,自然不可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的选择咱们,其实,咱们这布厂不靠他们一样能过活,毕竟,单就是京城就小百万人,咱们的布在京城不愁卖的,你说的是不是?”

    “不成!”

    眼睛猛的一瞪,刘百涛说道。

    “咱们不能只盯着京城,你没瞧见,倪家也在河边办起了布厂了嘛,咱们这两个月是挣了银子,可别人也不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