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潮声月影谁与归 > 十二、徽州汪家
    第十二章、徽州汪家

    汪家在徽州是个大姓,自明初就崭露头角,出过很多豪商,也出过不少读书人。在明朝更有“无汪不徽商”一说。大名鼎鼎的汪直,只是名气大,未必是最有钱最厉害的。

    徽商先以茶叶贸易起家,后来逐步垄断了盐业、丝业、米业、典当业;太平天国后,多年战乱以及大运河运输业没落,对徽商冲击很大;但靠着对上海口岸茶叶、生丝出口的控制力,尚能维持局面,胡雪岩算是一时翘楚;但随着日本茶叶、生丝的崛起,以及印度茶叶的扩张,中国茶叶、生丝出口下滑,徽商渐渐成为昨日黄花。

    汪百衡一看就是个土豪,穿的戴的,让杨孟晗这个巡抚公子都觉得自己寒酸;坐在傍边的二哥孟曦更显得像个跑堂的了。不过,我大中国历来以官为尊,巡抚公子和举人身份,汪百衡倒是不敢过于嘚瑟。

    二哥稍微跟他漏了点口风,他以商人特有的灵敏嗅觉,就屁颠屁颠跑来了,还带来不少见面礼,出手大方得很。唔,当初他跟二哥刻意结识,未必不是就等着这一天......

    汪百衡三十多岁,面皮白净,有些富态,应该是读过书,言谈举止,也蛮斯文,唔,这就是我大清版的儒商啊!

    说了几句客套话之后,杨孟晗问道:汪老板在什么地方发财,做些什么行当?

    汪百衡:家里胡乱做些营生,长兄掌总兼管着典当生意,次兄管着家里的盐业生意,茶叶生意是在下在摆弄,米麻竹木杂项生意是四弟在经营......

    嚯!遮特么是我大清的家族集团化托拉斯啊!

    杨孟晗:不知汪兄每年往沪上能销出多少担茶叶?

    汪百衡苦笑了下:卖倒是能卖出不少,有三、四成吧,可是卖不上价呀?

    杨孟晗:哦~,这是为何?

    汪百衡:沪上洋夷租界,我们是进不去的,一般是把货运到苏州或者太仓,买办来接货,压价压得厉害,我们也不知道洋夷进货是什么价,夷话在下也不懂啊。

    唔,是的,这个时代租界更像是看管西洋人的羊圈,西人不可以出来,中国商人也不可以进去;中间衔接勾兑的就是些特定身份的洋买办,现在基本上是广府香山人,而且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都是自家亲戚朋友,外人很难插得进去。后来慢慢有一小部分是本地人,叫得响的是苏州洞庭习家,但那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的事了。

    中外两边做生意是背靠背的,既有空间障碍,又有语言障碍;于是乎,这帮搞对缝卖拐的买办们小日子滋润了,吃了被告吃原告,坑了甲方骗乙方;还内外勾结、上下勾结,大搞职业垄断、专营专卖。唔,现任道台吴健彰就是他们的杠把子。

    杨孟晗想了一下说:想直接跟洋夷做生意,对在下来说,这不是问题。我可以牵线搭桥,让洋行直接跟你签合约做生意,我还可以给你做翻译(呸,遮个不能说,漏了漏了),那啥,在下还可以给你找靠谱的通译买办;领你们进租界也没问题,官面上不会有人为难你。唔,不过,你们场面要大一点,可以再找几家合伙做,格局要大一点,每年光茶叶一项,做好了,千万两银子的生意总是有的;生丝的生意还要再高一些......

    汪百衡被震晕了,直接从土豪震成土包子了。颤抖抖地说:这么大的事,在下一个人做不了主,在下要找兄长他们商议......

    汪百衡饭都顾不上吃,直接跳上快船,连夜奔扬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