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兴汉使命 > 第3章 读书习武
    看着眼前的刘义,那壮硕的身躯和不太灵光的大脑,刘正只能勉为其难的实施忠仆改造计划。

    由于头疼仍在继续,再加上天寒地冻的,也没有必要起床,刘正吩咐刘义躺到炕的另一侧。

    关于如何改造刘义,在兴汉小精灵的建议之下,刘正决定先武装其思想,再强化其武力,至于智力,就只能靠填鸭式的读书了。

    至于如何武装刘义的思想,刘正决定分两步走:

    一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刘正把三大纪律定义为——一切行动听刘正指挥;不拿黎庶一衣一粟;不得私吞战场内外的缴获。

    八项注意则为:第一,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刷牙,常换洗衣物,以不长虱子为检验标准。

    第二是厨厕分离,饭前饭后洗手,不得喝生水。

    第三是借东西要还,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损坏东西要赔,实行株连责任制。即就是从下往上追溯责任,先由借物的人承担赔偿责任,若是借物的人出了什么意外,或者是其能力不足以承担责任,就由其直属上级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第四是行军打仗军令优先,安营扎寨三哨齐全,口令暗语一日三变。

    第五是不得战场劝降,战场是敌我双方搏命的场所,只分生死,不讲人情,至于是否招降纳叛,也得等战斗结束之后再去考虑。

    第六是上级命令下级,直属上级优先。

    第七是文武分离,战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声音,文职人员只有在主将战死的情况下行使代理之权,才可以根据战场的情况下达军令。

    第八是将士平等,以兄弟待士卒,士卒必以国士报主恩。

    刘正把将士平等放在最后一条,就是为了加深刘义的印象。

    刘义接过刘正手中的丝帛,看着上面洋洋洒洒的朱砂大字,开始了逐字逐句的研习领会。

    一个月之后,刘义终于牢记于心。

    刘义背完了之后,对刘正说:“公子,请替此书命名。”

    刘正也觉得把这十一条军规叫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些不妥,于是就提名:纪效新纲。

    以此作为练兵御民的总纲,一切为了人德值。

    刘正把题了名字的丝帛郑重其事的交到了刘义手上,并对他说:“你是第一个接受纪效新纲教育的人,希望你不要辜负了我的期望,这份军规交给你来保管,也将由你来发扬光大!”

    刘义见状,忙躬身拒绝:“公子大恩,义本不该拒绝,然而公子胸怀大志,将来必定是从者如云。义不过是粗鄙村夫,难堪大任,强掌此策,必遭致灾祸。不如公子自掌原本,义抄录一份便是!”

    刘正想了一下,觉得刘义之言在理,就对他说:“你说得对,只是这抄录,难免存在谬误,我有一法,可保证内容的准确性,不知你可有精通石刻的旧识?”

    刘义回答说:“公子莫慌,刘义自小跟着家主,文不成,武不就,独对石刻情有独钟,更得名师指点,算是登堂入室。”

    刘正大喜,忙调出了百科全书中的兴汉字典,开始了活字印刷的第一步。

    一个月之后,经过两人的共同努力,纪效新纲所需要的字全部雕刻出来了。

    刘正按照脑海里的排版印象开始制作模版,也就是可以容纳字符的木制底板,在上面挖出刚好可以容纳字符的小洞,如此一来,纪效新纲的印刷模版就制造出来了。

    看着手中有些差强人意的丝帛,以及上面那还算工整的字符,刘正不得不放弃了普及文化教育的打算。

    怪不得名师择徒的标准定得那么高,这用于抄录诗书的一卷丝帛,就能让普通人家顿顿吃上肉。

    即便是那技术手段早已成熟,学生人人会制作的竹简,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支持,才能够编排出来。

    更为主要的是——制作竹简的工序繁杂,需要大量的时间。

    难怪学有所成者寥寥无几,文化知识的传播受制于传播载体和速度的限制。

    那刘备为了寻访名师,不惜巧取豪夺刘正家的族谱,就是为了得到一个名正言顺进入京师洛阳的机会。

    这千里迢迢只为学,师门立雪见证其诚心。若是身后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支持,是没有办法安心就学的,忙于俗务而误了学业,自然会令恩师不喜,最终令师门蒙羞。

    刘正心想,想要实现人人有书读的梦想,先要降低就学的成本。

    然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富民,家有余粮,才能把少年人从协助父母养家糊口中解救出来,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就学的前提条件。二是造纸术的革新和活字印刷术的提前面世,文化传播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这两个方面,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让更多的人有条件读书。三是打破世家的文化垄断,敝帚自珍是传统恶习,再加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读书识字,而在这读书识字的人当中,学有所成的儒生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刘正心想,若是有条件的话,再现百家争鸣的盛况才是努力的方向。

    天气回暖,刘正对刘义的军事训练也正式展开了。按照后世新兵训练的办法,结合汉代人那强悍的身体素质,训练的强度提升了十倍。

    苦逼的刘义,前面十天除了吃饭和仅有的三个时辰睡觉时间,其余的时间都是在站军姿。

    安排好刘义的训练内容之后,刘正也开始了自身适应性训练。作为一名资深的穿越家,他非常清楚,在这个乱世即将到来的东汉末年,想要有一番作为,个人武力是必不可少的硬性指标。

    刘正尝试着沟通兴汉小精灵,在经历了一番厚颜无耻的拍马屁之后,成功的从百科全书中获得了杨家的暴雨梨花枪法。

    为了纪念这一刻,刘正把伴随着自己穿越而来的双属性长枪命名为梨花枪,开始了日复一日的练枪生涯。

    一个月之后,刘正的枪法进入了初窥门径,武力值也有了质的飞跃。

    此时此刻,刘义也完成了基础训练,为了表彰他的进步,刘正把祖传的殒神枪赐给了他,同时开始传授他暴雨梨花枪法。

    两人上午读书,下午习武,晚上则讨论总结一天所得。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刘正来到楼桑村已经有六个月了。此时的他,完全适应了汉末的生活,对于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已经熟记于心了。

    与此同时,刘义的暴雨梨花枪法也进入了初窥门径的阶段,文化方面,按照刘家祖传的测试标准,也达到了秀才的水平,有资格称为士子了。

    刘正完全掌控了自己的身体,暴雨梨花枪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略有小成,在这个时代也算是有了自保之力。

    刘正心想,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时候出门闯荡一番了。

    这天清晨,刘义按照往日的习惯拿出丝帛,开始温习前一天的功课。

    刘正打断了他,对他说:“今天不读书了,你去准备一下,我们进行为期一年的游学。”

    刘义不解,忙问道:“公子,在家读书习武不就好了,农忙时节还可以下地耕作?”

    刘正不想浪费时间,于是就说:“我们还算家资富余,困守在这个小山村里,能够有什么出息,连那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刘备,都知道出门求学,我又怎么可能自甘堕落,快去办吧,这次游学,你和我一起去,把家里的一切都安排好,明白了吗?”

    刘义闻言大喜,忙回答说:“公子放心,一切有我!”

    吩咐完刘义之后,刘正就开始规划起了游学的路线,想着这一时期的谋臣武将决定由幽州入冀州,再赴并州,转至凉州,南下汉中,东访荆扬,北上豫州,取道京师,进颖川,过徐州,绕道青州,泛舟北上,重回家乡。

    刘义果然不负所望,斥巨资从北地商贩手中购得良马两匹,还准备好了路上吃的干粮。

    第二天,两人悄悄的出了楼桑村,正式踏上了游学之路。

    十天之后,两人辗转进入了常山地界。

    正当刘正打算停马稍息片刻的时候,前面传来了刀枪交鸣的声音。

    负责探路的刘义策马飞奔了回来,附在刘正的耳边小声的说:“公子,前面有山贼劫道,好像是什么大户人家,要不咱们还是绕道而行吧?”

    这个时候,刘义那胆小怕事的性格又暴露出来了。

    刘正摇了摇头,对他说:“你我出门在外,一为增长见识,二为修身立德。常言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今遇山贼祸害百姓,自然是不可以袖手旁观,跟我冲!”

    刘义无奈,只得取出殒神枪,跟在刘正身后冲锋。

    两人策马跑过一道山梁,见一群山贼正在围攻一群商人。

    那主事之人倒也熟知兵法,组成了一个圆形的防御阵形,把家眷保护在了核心,随行货物散在外围,有效的增加了山贼进攻的难度。

    那群山贼简直就是乌合之众,杂乱无章的进攻,夹杂着此起彼伏的惨叫声,令进攻的力度越来越弱。

    刘正赶到的时候,正是山贼一拥而上,打算用人堆开商人的防御,反而把山贼头目暴露在了后面。

    刘正高举梨花枪,怒吼:“大胆山贼,光天化日之下,竟敢为祸商旅,拿命来!”

    刘正喊完,策马直指山贼头目,那山贼头目自以为胜券在握,正在洋洋得意的时候,被他这么一吼,当即转身。

    怎料刘正马快,梨花枪迅速的刺穿了山贼头目的咽喉,强大的冲击力把山贼头目击飞了,落入了山贼队伍之中。

    那群山贼见头目惨死,顿时就没有了战意,作了鸟兽散。

    圆阵打开,从里面走出了一个儒冠打扮的中年男子,抱拳高呼:“无极甄逸,谢过壮士救命之恩!”

    刘正见状,不敢怠慢,忙下马上前见礼:“原来是上蔡令大人,涿县刘正有礼了。”

    刘义也上前见礼:“涿县刘义,见过上蔡令大人!”

    甄逸见刘义一身随从打扮,有些疑惑不解:“这位是?”

    刘正忙解释说:“他是我的书童,也是我的兄弟,允文习武,失礼了!”

    甄逸见刘义也是饱读诗书之士,也就不再计较身份问题,忙说:“英雄莫问出处,是我着相了!”

    刘正和刘义忙称不敢,随后又问了起来:“大人此行何处,为什么会遭遇山贼围攻?”

    甄逸道:“无极甄家,以行商为业,到我的时候,家资颇富,遂捐钱买官,做了那上蔡令。怎料那十常侍贪得无厌,想要我献出家财。迫于无奈,我辞去了上蔡令,打算重回无极,操持祖业。想不到那十常侍见阴谋败露,居然买通了山贼,想要杀人灭口,幸得两位相救,这才幸免于难!”

    刘正道:“大人言重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怎敢当大人的一个谢字。”

    甄逸替二人引见了家中众人,双方相谈甚欢,那甄夫人已有数月身孕,算是动了胎气。

    刘正只好从百科全书中寻找出一副中药的安胎良方来,算是解了甄逸的燃眉之急,令他对刘正的感激之情又增加了几分。

    刘正本着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原则,把甄逸一行人送到了常山郡城。

    在拒绝了甄逸的厚礼相赠之后,这才告辞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