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兴汉使命 > 第818章 谋士鲁淑
    刘正一番“人不能闲着”理论说服了鲁淑。

    街亭前沿阵地的迷魂阵从内向外的逐步拆除。

    司马师本来想分兵,让五个小家伙带兵增援费曜。

    鲁淑拆除迷魂阵的举动,让司马紧急召回派出的部队。

    街亭守军一动,华亭的司马师就进退两难了。既要考虑司马攸等五个小将的安危,又要顾及汧县的防御。

    郭淮手上有六万大军,进可攻华亭和汧县,退可保街亭不失。

    兴汉军进退自如,司马师就只能先发制人了。魏军出华亭,大军直指街亭。

    魏军出击的消息传到街亭,鲁淑就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司马师四两拨千斤的战法,彻底的拖住了郭淮。兴汉军拆除迷魂阵的进度已经接近了尾声。魏军的前锋刺候已经出现在了街亭前沿阵地的视野范围之内。

    “老郭,这下可麻烦了!”鲁淑神情紧张的说道:“没了迷魂阵,咱们的防御压力倍增。”

    “老鲁,战争就是这样——但凡是走捷径的人,最后都会栽在投机取巧上。”郭淮说道:“实力才是硬道理。没有优势的战斗,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郭淮认为,兴汉军在街亭的兵力与魏军相比处于劣势。主要是由于魏军的精锐集结在华亭、汧县等地。

    兴汉军在祁山堡沿线布置的总兵力仅仅二十万,而对峙的魏军多达三十万。司马师可投入街亭大战的兵力有七万。郭淮奉命驻守的街亭只有六万两千人。这是街亭攻防的兵力对比。

    郭淮有些想不通,兴汉军全国总兵力多达三百万。为什么不能抽调百万大军投入祁山战场?

    鲁淑倒是理解军相姜维的难处——千里不运粮。自古以来征战,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兵力集结最大的难题,就是大军到了前线之后吃什么,住在哪里?

    街亭物资储备有限,六万大军的进驻已经是极限了。兴汉军有的是兵,可是受限于后勤保障,能够投入前线的兵力很少。

    郭淮率部进驻街亭,天时地利人和都在魏军方。兴汉军只有财大气粗和兵力雄厚,长期大战后劲十足。

    魏军是本土作战,司马师麾下的将士都是雍、凉二州的人。

    郭淮的主力是荆州兵。

    街亭守军以客军的身份进入凉州作战,遇到的可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问题,还有政治方面的问题。

    凉州百姓会在内心深处认可魏军的存在。兴汉军想要取魏军而代之,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郭淮可以守住街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依托旧城布防,让周边的百姓有了安全感。

    战争和乱世最大的受害者是平民百姓。战事频繁的城池,失败者为了生存,必须要掠夺更为弱小的人才能吃饱穿暖;胜利者为了彰显武功,奖赏士卒,不抢行吗?

    兴汉军占领城池,第一件事情就是封存府库,清点物资。然后再计算军功赏赐所需。不足的部分就得找那些对立世家来补足。

    要是对立世家提供的物资不足以赏赐有功将士,就得让主动依附的世家劳军了。

    军队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战争利益的分配,一个铜板都不能少。

    郭淮作为街亭主将,需要明白战争成本的投入和有效的产出。至于他想象中的那种百万大军兵临城下,摧枯拉朽攻城掠地的场面,在真正的战斗中很难出现。

    否则的话,即便是攻克了目标城池,获得的军功和收益也不足以抵消战争成本。

    名将最爱以少胜多,唯一的理由就是分摊功劳的人少了,大家都有得赚。

    武将用兵,多多益善;谋士定策,利益当先。鲁淑肯定不想郭淮轻松获胜。想要在战场上取得绝对主动权,战力方面就必须要具备压倒性优势。

    兵贵精而不贵多,将不在勇而在智。这是基于战争比拼的是有限战斗单位之间的无限对决。在局部战场上,交战双方投入的兵力极其有限。

    就拿上一次街亭攻防战来说,魏军和兴路军投入的总兵力高达十四万。然而真正面对面搏杀的一线部队,魏军投入了五千人马,兴汉军依托迷魂阵只投入了一个都两千人马。至于最后关头加入突击的那个都,那是战时预备队。

    关于战争的谋略,其实主要的是各级部伍之间预备队的规划。一个督的人马,攻、防、后勤保障三者都不能少。

    即便是负责进攻的副将,麾下的三校尉也需要进行分工。由此类推,再细化到一个伍的人,谁顶在前面,谁防护左右,谁养精蓄锐随时替补,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计划。

    没有人可以长年累月的持续作战。两军交战也不是一窝蜂的上。兴汉军的基本阵形是三才阵,一人主攻,两人护卫左右。剩下的两个随时接应。

    一个伍有五个人,真正投入主攻的只有一个。其余四人的分工也很重要,即便是有人倒下了,也会有充足的替补上场。

    一个战斗,两人护卫,剩下的两个着急看。这就是最小战斗单位的核定。兴汉军一个什编制二十五个人,同一时间与对手交锋的只有五个人。

    到了一个队一百二十五人级别的战斗,那就需要配置攻防什和预备队什。鲁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支队伍兵力下降三成就会失去战斗力?

    假设一个战场投入一百个战斗单位,以兴汉军的编制,算是屯级规模的战斗。兴汉军屯级规模的战斗,需要留下一个队作为预备队。剩下的五百人,按照战斗单位伍的编制,负责主攻的只有一百人,负责左右护卫的两百人,剩下的两百人尾随策应。

    按照战场的概率计算,最容易受伤的人是主攻手,接下来就是左右防护,最后才是负责策应的人。

    一个屯损失三成,那就意味着主攻手严重的缺失。再加上伤亡转运消耗的兵力,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人手了。

    这就是为什么魏军前锋司马攸损失了两千人马之后,司马亮无法再战的根本原因。战争随着真正的规模扩大,需要耗费三分之二的兵力投入各种保障。

    鲁淑很反感大规模战斗,投入一个督的人马守街亭,真正有机会参加战斗的只有两个都四千人。六万二千编制,可以获取最高档次军功的不到十五分之一。这样的大规模战役,其实就是吃力不讨好。

    然而军的编制讲究分工合作,很多配属兵种必不可少。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军功档次分配不均。名将和庸将的唯一区别,在于解决军队内部矛盾的效率。

    兴汉军的军功核算标准自伍起就有相应的核算标准。这就意味着即便是同一个伍的人,拿到军功赏赐的份额也会各不相同。

    军队内部激励机制的存在,让大军上下都奋勇争先。拿到出战名额的将领,其麾下就能吃香的喝辣的;至于那些屡次三番落后于人的将领,其麾下喝汤都赶不上。

    名将的存在会让大家觉得热血沸腾,庸将的任人唯亲只会破坏军队的团结。嫡系与旁系之间的矛盾才是最大的问题。

    街亭守军的军功核算,鲁淑很是头痛。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