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顺小吏 > 第三百七十八章 各人的心思
    “为什么?”汪置不敢相信地喃喃问道。

    “覃开阳担心昱明公再立大功,可能会顺势成为首辅。成为首辅,是覃开阳一直梦寐以求的。而他那点理财度支本事,在王门一脉里真不算什么。所以他拼命地反对这个建议。”

    “李浩、王典林为首的清流词臣们,原本就见不得王门一脉再立新功,才行阻拦。后来在某些有心人指点下,他们意识到可以另外筹备人手和兵马,推举一位皇子去东南平叛。那时他们就可以上下其手,尽收功绩,搬回名望。于是他们不仅拼命反对那个建言,还与人连手推动万遵祥练兵等一系列部署。”

    “安国公等武勋世家,也是嫉妒王门一脉的赫赫军功。在那些有心人的挑拨下,决定派出最能干的万遵祥来搬回一局。”

    “几经波折,终于错失良机,变成了今日这局面。真是让人唏嘘啊。《江南春图》,呵呵,江南如春!真是可惜了这千里锦绣江山啊。”

    汪置看着任世恩的背影,听着略有波澜的说话,看着互相紧握到发白的手,知道这是他极其愤怒的表现。就像海面看上去风平浪静,实际上底下已经暗潮汹涌到了极点。

    “耶耶,皇上好生糊涂啊。”

    任世恩长叹一口气,终于转过身来。

    “人,总是有些私心的。皇爷心太大了,他想做中兴明君,想做得比先帝,穆庙文庙皇帝还要出色,甚至想媲美太祖太宗。”

    汪置静静地听着。

    “东南勋贵世家,百年来盘踞朝野,搅动政局。每一次夺嫡,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以富庶的江浙为根基,暗中与皇上和内阁争权分利。可以说,他们是国朝立国以来最大的毒瘤。”

    任世恩在花厅里缓缓地走着,似乎这样,才能把心中的积郁散发出去。

    “这颗毒瘤是太祖和太宗皇帝亲自种下,想铲除时又有心无力,投鼠忌器,最后不了了之。皇爷想借着旦贼的手,彻底摧毁勋贵世家们在东南的根基。一旦功成,皇爷将彪炳青史。芷儿,你说这是多大的诱惑啊。”

    “所以皇上他经不过这个诱惑,接受了现在这个方案建议?”汪置情绪低落地说道。

    她才猛然间发现,一切的根源都在正弘帝,她的亲生父亲身上。虽然她心里对这个父亲有一定的恨意,恨他不照顾好自己的母亲,让自己从小没有了娘。

    但是在心底深处,汪置还是很爱她的父亲。

    跟所有的女儿一样,汪置也希望自己的父亲英明神武,是天地间正义的化身,惩恶扬善,是万民敬仰的大英雄。

    现在,父亲在汪置心里的高大形象,骤然破灭!

    以前他好色奢靡,大兴土木,偏袒护短,在汪置看来都只是小毛病,还没有影响到他光辉伟岸的形象。

    可是就在刚刚,她知道了这个被大家刻意隐瞒的事实:为了一私之念,弃数百万百姓的苦难不顾。

    这个事实,就像一道天雷,把汪置心中的那座宝塔,劈得摇摇欲坠,几近崩溃。十几年的亲情,是这座宝塔最后的粘黏剂,维持着它勉强不倒。

    汪置骤然站起身来,说出自己的决定。

    “耶耶,我要向皇上进言,极力推荐五皇兄为讨逆平叛的主帅。”

    任世恩看着她,眼里满是慈祥和爱护,“芷儿,你想破坏那些清流词臣们的计划?”

    “是的,我不会让这些混账王八蛋得逞的。覃北斗、安国公,虽然也是出于私欲,但他们做事有章法,不致于让事情崩坏。”

    “而那些读书把脑子读坏的家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才干浅薄却自视甚高,实务不通却事事插手。狭隘偏激却又刚愎自用。稍微遇到挫折,就容易走极端,不是全盘放弃,就是悉数赌上。如此行事,能不坏大事吗?”

    任世恩满脸不可思议,诧异地问道:“芷儿,真是想不到啊,你让我刮目相看。那些迂腐儒生骨子里的毛病,都被你点透了。”

    汪置脸颊微微一红,“这是那人跟我说的。当时他大骂那些清流词臣时,我听了几句,觉得很在理,就记在心上了。”

    任世恩哈哈一笑,他当然知道汪置所说的那人就是岑国璋,只是没有点破汪置的女儿心思。

    “芷儿,你想推荐广顺王为主帅,难啊。他跟安国公、昌国公等人走近后,就注定跟东南平叛主帅无缘了。”

    “耶耶,为什么?”

    “皇爷在东南大动干戈的目的之一是什么?”

    “清理勋贵世家在东南的根基。”汪置想起刚才任世恩跟她说的那些话,“耶耶,安国公、昌国公等人跟东南勋贵世家根本不是一路人。”

    “话是这么说,可八公十二侯从开国初期就连枝同气,互相通婚,关系错综复杂。虽然现在已经分开了,可打断骨头还连着根,谁知道他们私底下还有什么关联?皇爷不敢冒这个险。”

    “而且目前东南平叛主力,勇卫左右军,从主将万遵祥以下主要将领们,不是武勋世家出身,就是他们的门生故旧。与他们交好的广顺王做了主帅,一旦挟东南大胜余威整军北上...”

    说到这里,任世恩不做声了,汪置听到关键处却没有下文,不由急了。

    “耶耶,北上干什么?”

    “恭请皇爷逊位为太上皇,禅位于广顺王。”

    任世恩轻轻地一句话,在汪置听来却像是一串的焦雷,在耳边炸响。

    此时的汪置终于明白,天家的事,说来说去,绕来绕去,最后都要聚焦到那张龙椅上。

    这不行,那也不行,汪置有些绝望了。但是她不是轻易气馁的人,坐在椅子上默想了好一会,突然想到了一个人。

    汪置把此人名字跟任世恩一说,让他沉吟了好一会,最后缓缓点头道:“此人可以试一试。”

    第二天早上的朝会,主要议题是给遇害的江南布政使陈如海追荣。

    内阁阁老们,以覃北斗为首;其余大臣们,以李浩为首,都有些心不在焉。他们踊跃地发言,极力追思着陈如海的学问人品和功绩,褒奖的话不要钱地一箩筐一箩筐地往外道。

    他们如此热切,不是对陈如海的感情有多深。真正与陈如海感情深的,在陕甘,在两广,在江淮,在江南。只有极少数几位今天站在朝堂上。

    阁老和大臣们这般态度,是想完美又迅速地把表彰追赠程序走完,好快一点进入到大家更关注的下一个环节。

    “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明曰文;安乐抚民曰康。臣恳请皇上,赐如海谥号文康。他当得此谥。”

    李浩摇头晃脑地说道。

    “臣等附议!”覃北斗等人连忙附和道,先把最麻烦最能扯皮的谥号定下来。

    正弘帝点点头,“准!”

    “皇上,内阁票拟,追赠陈如海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洪中贯不缓不急地启禀道。

    今天朝会上,这位首辅似乎成了最神定气闲的人。

    “嗯,薄了,难以酬陈卿大功,”正弘帝有些黯然地说道,似乎想起了陈如海的往日功劳,最后缓缓说道,“追封新阳候,追赠特进荣禄大夫、太傅、吏部尚书。”

    “皇上高德天恩,厚恤忠臣,海内莫不感念仁德!定能以仁君之名流芳青史。”

    群臣们齐声高喊道,表示绝无异议。就连平日里最爱抬扛找茬的那几位清流御史,也跟着大家一起出声,神情肃穆,表示心服口服。

    这件大事定下来后,群臣们迫不及待地进入到下一步。

    安国公指出陈如海被奸人所害,肯定是乱贼伺机谋逆。虽然军报还未传到,但是为了以防万一,他建议派遣一位皇子亲王,南下坐镇。然后直接把举荐人选也说了出来。

    “臣等举荐广顺王...”

    安国公话刚落音,李浩连忙跳了出来,表示同意安国公的前半截,东南局势确实有不稳之势。但是他觉得广顺王南下坐镇不合适,举荐了更合适的广安王。

    覃次辅支持广顺王,但支持广安王的有陈阁老和汪阁老。尤其汪阁老是兵部部堂,在兵事上的话语权很重。加上洪首辅暂时保持沉默,所以两边的实力势均力敌。

    于是朝堂上分成两派,大家伙争得面红耳赤。

    支持广安王的多是清流词臣,以嘴炮著称,讲起道理一套套的。

    在他们嘴里,敏感暴躁,喜怒无常的广安王成了文武双全,仁德无双,勇于任事,坚毅果敢。仿佛他不南下坐镇,那些乱贼可能第二天就能打到江宁去。

    安国公这边嗓门大,而且他们熟悉军务,一口一个专业术语,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打仗这种事不适合广安王,他还是跟着名士大儒们多读读书,没事参加诗会词社。坐镇江宁,还是让更合适的广顺王去。

    “皇上,臣举荐一人。”詹事府詹事胡之荣启禀道。

    “讲。”

    “臣举荐翰林院学士、鸿胪寺卿、京营观军容使展驸马!”

    还没大家反应过,吏部左侍郎李养贵马上附和道:“臣附议!”

    朝堂一片哑然。

    大家都知道,胡之荣原本是前次辅尚一阗。尚次辅致仕后,他迷茫彷徨过一阵子,后来不知走通了谁的门路,一下子从太仆寺这个耗子都懒得去光顾的衙门,挪到詹事府。

    虽然这也是个清水衙门,却是进入翰林院,成为储相的极佳跳板。

    而李养贵则是洪中贯的门生。

    两人发言,不由得众人联想翩翩。

    站在角落里静看云起云落的展延寿,却差点骂出声来。入你个仙人啊,这是有人想害老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