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重返奔腾年代 > 第五十一章 艰难的改革步伐
    与此同时,铁河区政府几位领导正在研究龙口面粉厂的事情。

    周怀中把基本情况介绍了一下,区长杨立臣思索片刻说道:“各位,这件事你们怎么看?梁区长,你主管工业,先发表一下意见!”

    梁河区长是位老同志,已经临近退休,他划了根火柴点燃一根烟道:“把面粉厂卖给个人,咱们区可没有先例,我觉得要慎重,万一上面不同意,那咱们都得挨批,不妥呀!”

    杨立臣没发表意见,又看向另外一人:“张守业主任,你是体改办负责人,也说一说。”

    张守业喝了口水道:“现在国家已经开始推进企业改革,咱们铁河区也有不少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革。

    对龙口面粉厂,当初我们也想尝试股份制改革,可这厂子规模太小,并不符合相关要求,按理说倒也可以尝试一下卖给个人,但这种方式有点敏感,我们得考虑市里面的意见,万一像张区长所说,那就是给咱们已经找麻烦。”

    杨立臣接着问道:“张主任,你说现在面粉厂能值多少钱?”

    “这个吗?其实也值不了多少钱,那套设备五年前花了二十万,当时就是二手货,现在嘛,估计十万块钱顶天了,还有厂房,一两万块钱吧,至于说地皮,这个不好说,一千多平米怎么也值个七八万,加起来二十四五万?应该差不多了。”

    杨立臣轻轻说道:“二十五六万,不多。”

    其他人闻听心头一紧,区长又有想法了。

    杨立臣今年四十三岁,这个年纪成为沈城工业大区的区长已是非常年轻。

    年轻人有魄力,猛冲猛打,希望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下做出一番成就。

    早在两年前,做为主管工业副区长的杨立臣就支持过两家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一家还是拥有一千多人的市级重点企业,以至于私下里有人称他为“杨改股”,这诨号“亦正亦邪”,有人称赞,也有人不屑,甚至有人幸灾乐祸,就等着他跌跟头。

    杨立臣岂不知有多少人等着看自己的热闹,可这有如何?难道因此就不改革了吗?那自己就是这个时代的罪人。

    当下的主流是改革,可怎么改?谁都不好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改革重点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期间出现过问题,导致物价上涨,好在控制住了物价,市场经济也逐渐成为主流。

    这一步算是平稳下来,但接下来更大的问题出现,那就是市场经济规则下,国企没有竞争力,改革的重点就成为了国企改革。

    国企为什么没有竞争力?很简单,技术老化、产品落后、机构臃肿,就像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年人。

    怎么样这个“老年人”返老还童?那必须要技术升级,产品更新,同时淘汰那些人浮于事的人。

    说着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无论是技术升级还是产品更新,首先你得有钱,没钱什么也干不了,这就是资本的作用。

    资本在工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资本的持续投入,工业化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是规律,谁也无法更改。

    西方国家用了百年时间的积累才完成了工业化,采取的手段是不断扩张和侵略,疯狂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最终才让他们成为了发达国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也想绘制一幅工业化国家的蓝图,可一穷二白没有钱,靠自己根本完成不了基础工业的建立,好在大哥毛熊国出现了,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帮助这个小兄弟。

    短短五年时间就在北方建立了一百多个重大工业项目,什么火电厂、水电站、炼钢厂、煤矿和化工厂等等,从某个方面说,毛熊国的投入是国家工业化的第一桶金。

    当然,毛熊国并非乐于助人,他是有求于人,希望国家能顶上去,帮你建设只是酬劳罢了。

    后来,毛熊国霸道的本性显露无遗,最后毛熊国撤出支援。

    没了资本,国家工业发展变得艰难,在那段时间里,全国上下为了延续工业发展可谓想尽了办法,全民烧炉就是那个时代的写照。

    时光飞逝,改革开放后,国家再次出现在世界大舞台上时,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业电气化,而国内的工业化水平还处于五六十年代,整整落后三十多年。

    这似乎又回到了刚刚建国时的阶段,国家依旧要打造工业化强国,可还是没钱,要知道八十年代初国家的外汇储备也只有廖廖几十亿米元,从岛国引进两套炼钢生产线就是百亿米元,全国上下那么多工业企业都无以为继,这一局怎么破?

    没办法破,只能在一边引入外资的同时一边对企业进行改革,主流方向是股份制,引入各方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也就是说发动所有人的力量提升工业水平。

    道理就是这些,即便在当下的时代里,没有多少人能真正意识到资本的重要性,可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得有资金,让地方掏钱?除非是重要的支柱企业,要不然不可能。

    杨立臣做为年轻的领导干部,深知当前的形势,特别是在了解铁河区的企业情况后,更是对企业的前景深深的担忧。

    铁河区做为沈城的工业区,拥有最多的工业企业,部级企业两家,这不归地方管,可以,先放在一边;厅级企业八家,这你也管不着,可以,再放在一边。

    区级企业十八家,都是几百人的中型企业,这就归你管了,还不算街道办的五十多家企业,加起来近万人的职工,算上家属更有五六万人,你怎么管?

    这些企业曾经让铁河区繁荣一时,十多年前,所有企业生产出的产品直接卖给供销社,统供统销,生产多少卖多少,真是多劳多得。

    可现在完蛋了,生产出的东西供销社连理不理一眼,人家那里有南方来的更好产品,你这破烂谁要?要了也卖不出去,自己玩吧。

    一两个企业这样还可以接受,可一大半企业的产品都这样,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企业要完蛋了。

    市场规律下,企业不行就破产,看似简单,实际绝非如此,企业破产了工人怎么办?送到其他企业工作?可下家企业也要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