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24章 局势危险
    岐州大营,练兵校场。

    “杀!”

    整齐的喊杀之声不时响起。

    校场中的士兵在各营校尉的带领下,步调一致地进行攻防训练。

    已是初春季节,士兵们个个操练的汗流浃背,身上厚重的棉衣已被甩到一旁,仅着单衣。

    杨错和李倓一起巡视士兵的操练情况。

    看到士兵刻苦的训练,李倓面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转头对杨错道:“妹夫,照此情形下去,再有两到三个月,这些新军应该与叛军有一战之力。”

    杨错点了点头,微笑应道:“是啊!”

    但是有句话杨错却没有说出口,安禄山真的还会给我们这么长时间吗?

    正巡视时,一名岐州府中的亲兵飞奔而来,来到两人面前,跪下道:“郡王,杨将军,别驾派属下来告知一声,李泌先生来了,人目前在府上等候。”

    “哦?太好啦!”杨错高兴极了。

    两人立刻动身,赶到州衙偏厅的时候,就看到身着道袍的李泌正悠闲地品着茶。

    见到他们大踏步进来,李泌也起身相迎。

    “多日不见,先生可好啊?”杨错笑着问道。

    李泌大笑:“好,好得很呢。太子殿下唯恐我吃少了,不停地派人往我屋里送各种各样吃的,可把我给撑坏了。”

    “我听出来了,你的意思是如果我妹夫这里不给你准备好多好吃的,你就要上我父亲那里告他。”李倓打趣道。

    “那还是请你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杨错也打趣道。

    三人不由得哈哈大笑。

    大笑过后,杨错道:“当初先生与我暗中有过约定,除非情势紧急,否则不会到我这里来。看来局势已经十分危险,不然先生不会到这里来。”

    听到局势危险,李倓脸色瞬间有些难看。

    李泌道:“事实上,比我当初设想的还要危险。你向我暗中举荐的郭子仪和李光弼已经在河北站住脚,估计很快就能打开局面。”

    “这不是好事吗?”李倓不理解。

    杨错长叹一口气,解释道:“福兮祸所依,正因为局势出现好转,陛下可能会让哥舒翰出潼关,进攻叛军。”

    “啊!”李倓脸色一变。

    “是的。我来之前,听说潼关外叛军都是老弱病残。又有人见到安思霖率领一队曳落河骑兵进了潼关外的叛军大营,就知道这肯定是她的手笔。”说到这里,李泌看向杨错。

    杨错面沉如水,一声不吭。

    李倓圆场:“哥舒将军到底是沙场宿将,这点伎俩应该骗不了他吧?”

    “但是能骗到咱们的陛下和右相啊。”李泌淡淡地道,“有高仙芝和封常清这样的前车之鉴,哥舒将军可不敢违抗圣命。”

    李倓倒吸一口冷气。

    “我该怎么做?”杨错突然问道。

    “只有一件事情,加紧训练。”

    屋里的气氛为之一振。

    潼关外叛军大营,安思霖正与崔乾佑在商讨如何继续诱敌的计划。

    这时候,一个亲兵进帐,跪下道:“公主,都带回来了。”

    安思霖起初一怔,继而霍然起身,快步走了出去。

    崔乾佑等将领也赶紧跟出去。

    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具具面目全非的遗体。

    这里面就包含了安庆宗、康夫人、安思顺以及安思顺的家族成员。

    安思霖眼中含泪,一步一步挪到一块白布蒙的遗体旁,扑通一声跪下,洁白的牙齿都咬到红润的嘴唇。

    那是她母亲康夫人的遗体。

    安思霖想尽一切办法,终于把他们全都带回来了。

    叛军诸将纷纷单膝下跪,面容哀戚。

    “来人,随我护送他们回洛阳!”安思霖说完,站起身来,转身离开。

    她不是不回去,而是将自己身上的红袍退下,换成了一身白袍。

    在安思霖的护卫下,几百具遗体送往洛阳。

    消息传到洛阳。

    安禄山面对众人,哈哈大笑道:“昔日朕的兄长常说对大唐忠心耿耿,还上书唐皇说我的坏话,如今结局如何?竟然死在唐皇的手中,真是莫大的讽刺啊!”说完,哈哈大笑。

    在殿内的群臣都跟着笑了起来,唯独达奚珣的脸色很难看。

    因为达奚珣是大唐投降的。

    安禄山大笑过后,退到后殿。面对着皇后段氏,突然大笑变成了大哭。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沾满了崭新的龙袍。

    段皇后不解,细声问道:“陛下刚才还笑安思顺之死,怎么这会儿却哭成泪人。”

    安禄山哭道:“我想起小的时候和大哥一起在草原上求生的事情,当时我们是多么的和睦。就算是后来各自发展轨迹不同,大哥也没有因此而嫉妒我。”说完,趴在段皇后的怀里痛哭不止。

    安禄山在后殿偷偷的给安思顺设了灵位,并且为他守夜一晚。一直想着昔日共事时候的画面,不由得唏嘘叹息。

    等安思霖护送灵柩到洛阳后,安禄山亲自迎接,并且以很高规格的葬礼将他们葬在了洛阳外一座山上。

    不久,有前线使者来报,说史思明在九门被郭子仪和李光弼打得大败,退到了博陵郡。后面史思明虽然收拢残兵再战,还是被打得大败,只能死守博陵。

    安禄山后悔道:“昔日李光弼调任长安,严庄劝我向唐皇请求将李光弼收帐下听用。我当时没听,如今想来真是失策。”

    事到如今,后悔也无济于事,安禄山只得派大将蔡希德率两万骑兵,前往河北增援史思明。

    又有阿史那承庆的使者来报,说唐军在颍川死守,阿史那承庆所部兵马尚未能突破颍川郡。

    安禄山气极,又命人传严庄到御前,狠狠的责骂了严庄一顿。

    严庄挨了一顿臭骂出来时,正巧遇上了安庆绪。

    两人眼神交汇都懂对方的意思,又到晋王府里饮酒。

    安庆绪亲自给严庄斟酒,严庄言谢,接过酒杯一口饮尽。

    严庄苦笑道:“我今天只是挨陛下一顿臭骂,再过几天只怕是又要挨一顿打才算数。”

    安庆绪无奈道:“父亲自登位以来,性情变得喜怒无常,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严庄本欲说话,见左右有人在,便不开口。

    安庆绪会意,命侍女们都退下去。

    严庄这才解释道:“陛下得位不正,心里自然疑心生暗鬼,何况潼关不能进,四面进攻又多受到掣肘,自然脾气不好。”

    安庆绪冷声道:“严侍郎的意思,我军形势不好。”

    严庄忙道:“不是这个意思。我是希望晋王多加留神,千万不要轻易孤身入宫。陛下现在这个样子,谁都说不准接下来陛下会干出什么事。”

    安庆绪深以为然。

    自此以后,安庆绪在衣服里穿着甲胄,出门还带着亲兵。

    蔡希德率领步骑两万余人抵达博陵,与史思明汇合。不久,又有大将牛廷阶率领步骑一万增援史思明,至此史思明有叛军五万。

    史思明大喜道:“将军能来,真是天助我也。这回我定要将唐军大败,以报我累败之仇。”于是率领叛军从博陵出,前往攻打曲阳。

    此时此刻,郭子仪和李光弼合军一处,屯兵曲阳。得知史思明即将前来的消息,立刻一起协商如何破敌。

    郭子仪道:“敌军此来,急于报仇,不可正面交锋。不如深沟高垒,挫其锐气,待敌疲惫时,再出兵破敌。”

    李光弼笑道:“我倒是有个更有趣的计谋,如果能顺利实行,则史思明必然被我等击败。”

    郭子仪笑道:“愿闻其详。”

    李光弼在郭子仪耳畔,说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郭子仪捋须大笑,认为是一条好计谋。

    次日,升帐议事。

    郭子仪命仆固怀恩麾下兵马为第一队,浑释之为第二队,高睿为第三队,郭回光为第四队。等到史思明攻城不下懈怠时,这四队人马不分昼夜轮流袭扰史思明,直到史思明所部疲惫为止。

    朔风劲,烈日炽,鼓角齐鸣,大地颤动。

    史思明自持兵多,抵达曲阳后立刻率军猛攻曲阳城。李光弼和郭子仪轮流镇守城池,使军士信心高涨。

    飞箭如雨,滚石如雷,杀声与吼声响彻大地。

    史思明真的是拼命了,一天数次攻城,连续数日不曾间断。

    郭子仪见将士们心头忧虑,于是宽慰道:“敌人仗着兵多,如此这般轮流攻打却不能取胜,说明实力不过尔尔。只需要稍微忍受,敌人必然退走。”

    史思明看攻不下曲阳,只能选择长期围困的法子。于是在城池外数里筑造起堡垒,准备同郭子仪相持。

    郭子仪见状,命令仆固怀恩率军出击攻打史思明,旨在袭扰不要硬拼。

    仆固怀恩领命携子女出城,迎战史思明。

    史思明大喜,以为是郭子仪按捺不住所以出城交锋。于是调动兵马,围攻仆固怀恩所部兵马。

    双方在距离曲阳不远处交锋,由于都是骑兵,到处是哒哒的马蹄声和马的嘶鸣声。仆固绰一身红甲,率领亲兵在外围不与敌军硬拼只射箭。敌人靠近,她就往回跑,边跑边射箭。敌人退走,她就步步紧逼,边靠近边射箭。

    仆固怀恩亲手斩杀数名步军将领,使得仆固军士气大振。

    史思明看不能取胜,又调兵马来围。

    郭子仪看仆固军危险,亲自带兵出城解围。进攻史思明的侧翼,导致史思明的包围圈被击破。

    史思明害怕郭子仪趁机再攻自己,立刻鸣金收兵。

    仆固怀恩谢郭子仪亲自营救,郭子仪却自言是指挥失误。

    双方都高兴的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