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把崇祯当哥们,他竟想当我爹! > 第233章 阳谷县西门大官人
    “不裁撤的话,粮饷你们哪来?”

    多尔衮拍着桌子。

    “这新八旗的人数,比咱们之前大清国满洲八旗还要多,这么多人,怎么养活他们?”

    “上哪给他们弄包衣奴才?给他们弄粮食?女人?”

    “好办!”

    豪格冷笑一声。

    “庄子不用说了,咱们大清国这边,当初可是养活了三百万辽民的,有足够多的田地,分给这些新来的人,至于包衣奴才?你这回不是从关内,带回来了十几万的包衣吗?有男有女,至于粮食,我可听说了,你带回来了一百多万石的粮食呢……”

    “这也不够啊!”

    多尔衮手一摊说道。

    “不够的话,本王还有办法。”

    豪格冷笑一声,而多尔衮,则是脸色一沉,猜出了豪格的想法。

    “明朝那边不好抢了,可是,朝鲜那边,照样可以抢啊!”

    “朝鲜那边的人多了去了,去那抢不就是了?”

    “而且,本王的意思是,把朝鲜人弄到咱们大清国,让他们专心给咱们耕作,如此一来,来充实咱们大清国的人口,他们或许打仗不成,但是,用来种地,总没问题吧?”

    “有他们供养,咱们大清国的八旗天兵们,才有实力,跟明朝对抗!”

    “这……”

    多尔衮脸色一沉。

    这个想法,跟他的想法,如出一辙,实际上,多尔衮已经这么做了,他已经派多铎去朝鲜这么干了。

    不过,他的想法却是独吞朝鲜这块蛋糕……

    并且,为了扩充实力,多尔衮还琢磨着,从朝鲜里面,挑选出来一部分青壮,组织起来朝鲜八旗,归自已统领,哪成想,这事还没来的及做呢,豪格竟然跟他想到了一块去了!

    不过,这事倒也正常。

    毕竟,在明朝吃了这么一场败仗之后。

    无论是多尔衮,还是豪格,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大明朝今非昔比了,以后是抢不成喽!

    可是八旗集团,本就是一个抢劫集团,抢不着大明,抢谁呢?

    只能够抢朝鲜了,从朝鲜身上吸血,虽然朝鲜穷,可是,后世北朝那么块破地,其生产力比古代也没强到哪去,愣是能够养活两千多万人口,眼下的整个朝鲜半岛上。

    编户齐民的总人口虽然不过几百万。

    但实际上应该已经超过了一千万了。

    在之前,朝鲜又穷,又破,相比于富庶的大明,自然不入豪格等人的眼,可是,眼下大明抢不到了,原来被大清国给瞧不上的朝鲜,自然也入了他们的法眼。

    “好吧,那就抢朝鲜吧。”

    多尔衮无奈苦笑,眼下他与豪格势均力敌,至少在朝鲜八旗组建之前,是不能够跟豪格撕破脸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跟豪格共享朝鲜这块“小蛋糕”。

    ……

    当福临登基这天的议政王会议结束之际。

    朱慈烜也到了一块英雄好汉常聚之地。

    当天下午,朱慈烜他们,到达了一个历史名城——阳谷县!

    说起来,这个李青山学习水浒传里面的梁山好汉造反,也不是没原因的。

    因为,他所在地方,就位于梁山附近……

    他出生自山东兖州府寿张县,这地搁后世,属于梁山县,因为位于梁山而得名,可以说,李青山这个反贼,打小便是生活在梁山的土著,再加上水浒传的耳濡目染,也难怪他会生出在梁山附近的水泊当中,造反当大王的想法……

    此刻,出现在的阳谷县的朱慈烜。

    正在一队士兵的护送下,走在阳谷县那热闹的街市上,心情颇好,远处,登莱总兵官,杨御蕃亲自领着一众的登莱兵们,在维持着秩序。

    他手下兵马,都是山东本地的军户兵。

    不过,由于杨御蕃勉强算是个名将——相比于其他人而言,他是随父亲剿灭白莲教起义起家的,然后又在耿仲明意叛明时,守住了莱州城,这才积功至了总兵,所以,他手下的兵马,还算是精锐,不过这个精锐是对比起来其他卫所兵马而言的。

    按照朱慈烜的意思,杨御蕃的兵马,尚且还可以,将来整编一下,换装一下新式武器,倒还可以继续的镇守登莱——要通商了嘛,登莱,还有每个通商的港口,都得驻上强军,否则会被那些个洋人给轻视的!

    看着在街上转悠着,一直盯着道路两旁,那些个二层房屋的窗户,也不知道在瞅什么的朱慈烜。

    跟在他旁边的张国维还有山东巡抚,王公弼以及阳谷县县令张耀荣,都是一脸的懵逼。

    都不明白,朱慈烜搁那瞅啥呢!

    可怜他朱慈烜,一路上都没遇见哪家二楼窗户那,掉下根竹竿来,然后,探出个漂亮小姐姐……

    “罢了!”

    朱慈烜长叹口气,看着呈现在面前的阳谷县县衙。

    嗯,都到县衙了,八成是遇不上小姐姐喽……

    不过,遇不上就遇不上吧,他朱慈烜也不是那种西门庆类的人物……

    不过,看着面前的县衙,朱慈烜又有些不高兴了。

    跟后世修建的又高大又豪华的各级衙门不同,古代有一种官不修衙的传统。

    就像是面前的阳谷县县衙,也不知道多少年没修过了,看上去,破的不轻,屋顶上的瓦片,都不太全,想到自已今天晚上就要住在这破地方,朱慈烜就有些皱眉。

    “殿下,府衙里面条件有些简陋,下官从本地的大族西门家中,借来了一个庄园,要不,殿下您暂且的居住在那好了?”

    “西门?”

    朱慈烜眼睛一瞪。

    “本地还真有姓西门的?”

    “呃……”

    县令张耀荣老脸一红,他虽然是个山西人,可是却也晓得阳谷县这地,西门官人的名声,毕竟,金瓶梅是成书于嘉靖年间的,已经流传了大半个世纪了,而水浒传那就更早了,他碰巧都读过,当然晓得阳谷县西门大官人的名声了……

    “本地的西门并非书中所言那般,眼下的西门府上,管事的名叫西门德业,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有个举人的功名在,绝非那种书中所言的……”

    “你说这个干嘛?”

    朱慈烜翻着白眼,撇了眼张耀荣。

    “本王问你这个了吗?想哪去了?”

    “额……”

    张耀荣顿时狂汗,意识到自已一时说漏嘴了,而王公弼是重重冷哼了一声,对张耀荣很不满意——一个当县令的,读书人,哪能看那种书……

    至于他是怎么知道西门大官人是哪本书里的人物?

    王公弼就有些说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