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孙当不了皇帝
    第121章 太祖的子孙当不了皇帝

    政制院新立,但却并没有立即就对各个部门指手画脚,而是以收集数据为主。

    离年关还有不到三个月,赵骏提出了一些要求。

    一是要求各个部门把今年部门内部的数据统计交上来,二是要求吏部把目前的官员名单交上来,三是建立几个新部门。

    目前裁定的几个新部门主要有统计部、地质部、火器局、创造局、交子部等等,用于统计数据,勘探开发,火器研究,发明创造以及银行金融业之类。

    至于其余部门的拆解、职权细分、官员责任制度以及新的国家政策问题,大概要等到明年才会开始。

    不过赵骏已经让吕夷简他们放出风声,算是给各个部门反应时间。

    而且顺便也能看看其它部门的风向。

    如果有些部门想在这个使绊子,一些人想要搞事情,那趁着这个时候一并解决。

    省得将来真开始干事业的时候,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面一套。

    不得不说,他的处理方式还是比较老道。

    这得益于大学时选修了《政治史》,研究的就是古代政治与现代政治。

    其实不用特意研究,看古代的职能部门和现代职能部门比对就知道,大体是有相似之处的。

    比如古代兵部和现代国防部,职能就大差不差。户部掌财政,跟后世的财政部与民政部几乎没什么区别。

    所以古今对比,基本上就是换了一个名字而已。

    赵骏做的事情并不是大刀阔斧改革,只是把宋朝混乱的官场职能划分明确,拨乱反正,回归到它们应有的部门任务上。

    而不是到处踢皮球,最后屁大点事还要政事堂处理。

    因此在这方面的阻力上,应该会小很多。

    具体的职能划分,就是赵骏接下来的任务,只不过他已经有了一定想法。

    比如目前三司、六部,完全可以进行拆解,重新组部。

    把三司改成民政部和财政部,把六部里的户部做为人口统计以及税收部,工部拆解出一个地质部,刑部改成司法部,改大理寺为法院体系,再增加一个检察院体系,做到司法三权分立。

    然后就是把御史台做成监察部门,吏部做为人事部和组织部,兵部做为国防部,礼部分出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以及宣传部等等。

    严格来说,这些部门古代都有相应职权,只是职责划分的没那么明确,权力有大有小。

    现在拆解重组,有的会保留原有职能,有的从原有职能里分出一些新的部门,还有的干脆增加一些部门,把原来混乱的职权、不能明细的责任划分清楚,国家发展规划就会清晰许多。

    如此一来,宋朝权力机构就会变为以政制院为首,下面分出如民政部、财政部(原三司)、户部、工部、刑部、礼部、教育部、宣传部(原礼部职能)、地质部(原工部职能)、大理寺(法院体系)、检察院(检察院体系)、御史台、统计局、火器局、创造局、交子部等部门。

    这些部门相当于后世的高官单位,在古代也相当于原有的三省六部机构,职责上和作用上都没有太大变化,就是把职能确定清晰,什么部门做什么事,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你可以管我可以管,你可以不管,我也可以不管这样混乱的情况。

    所以总得来说,赵骏上手后的第一件事,还是很有规划。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没有大面积淘汰官员,只是梳理,甚至还增加了部分官员岗位。就如同要修理机房,就得先把机房的线路都清理得整整齐齐。

    之后开完会议,众人就各自回自己的办公桌上处理自己的事情。如今政制院新建,没有直接出调政策,就先按照以前政事堂的职权继续进行。

    范仲淹是候补人员,他的本职是开封府尹,就去了开封府,晏殊也去了三司。

    赵骏现在有像吕夷简王曾他们那样行驶宰相的权力,但他并没有立即插手政务。这些事情吕夷简他们应付起来更得心应手,自己去就属于添乱,所以他就没留在政制院,出去办自己的事情去了。

    而就在政制院新建,大宋百废待兴,即将迎来曙光的时候。

    早朝发生的事情也迅速传遍整个汴梁。

    赵骏是先帝幼子的事情喧嚣尘上,惊动了很多人。

    第一个自然是大宗正赵允让。

    因赵祯二十六岁了都还没有儿子,为避免国本有失,早在去年赵祯就在朝臣的建议下,抱养了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入宫,由曹皇后抚养。

    所以面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先帝幼子新闻,赵允让是大惊失色。

    晌午时分,宣平坊赵允让宅内,赵宗懿急匆匆地步入厅中,赵允让正在喝茶,他最喜欢喝茶。

    外面秋风吹拂着树叶,发出沙沙作响的声音。

    见到长子冒冒失失闯进来,赵允让板起了宗正那张脸,低喝道:“慌慌张张,像什么样子?”

    赵宗懿忙道:“父亲,出大事了。”

    “何事?”

    赵允让将手中的茶杯放下。

    赵宗懿说道:“早上官家设政制院,节制百官,位比古之丞相。”

    “嗯?”

    赵允让听到这个消息,皱起眉头道:“怎么能这样呢?宰相本就权重,现在又恢复丞相,难道官家忘了曹操之事乎?”

    赵宗懿苦笑道:“关键是设政制院也就算了,这政制院的知院,却是赵骏。”

    “赵骏?”

    赵允让瞪大了眼睛,问道:“皇城司的那个赵骏?”

    “是的。”

    赵宗懿说道:“现在汴梁都在传,这赵骏是先帝幼子,所以才得官家器重。”

    “荒谬。”

    赵允让从椅子上站起来,双手背负在身后,眉头紧皱。

    赵宗懿忙道:“可现在汴梁都在传呢。”

    “传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吗?只要不是宗室,传破天也就是个姓赵的而已。”

    赵允让并没有太惊慌,他是大宗正,宗室里有没有一个叫赵骏的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赵宗懿见父亲颇为镇定,便也冷静下来,说道:“是孩儿失态。”

    赵允让嘴上虽这么说,却也不免有些担心,稍稍思量之后,便又立即问赵宗懿道:“宫内有什么动静?你十三弟如何了?”

    赵宗懿说道:“宫内没有消息传出来,十三弟由皇后抚养,昨天皇后还派人来说十三弟可爱得紧。”

    “唔。”

    赵允让沉吟片刻,然后说道:“这事伱不用去管,容我来处置即可。”

    “是。”

    赵宗懿就恭恭敬敬地应下。

    随后父子二人又聊了一些别的事情,赵宗懿这才离开。

    等长子走后,赵允让在屋内慢慢笃步。

    虽然他比赵祯年长十六岁,但他跟赵祯其实是同辈,当年真宗时期,一直没有儿子,也曾经把他送入宫中当太子培养。

    结果后来赵祯生出来,他作为备胎没有用了,就被灰溜溜地送出了皇宫。

    这件事一直让他觉得十分耻辱。

    毕竟当年他离那个位置,可就一步之遥,结果却因为赵祯出生而就此错过。

    所以赵允让一生都很嫉恨赵祯。

    只是他隐藏得很好,从未在外人面前表现过,还向来对赵祯恭恭敬敬,不给赵祯任何把柄。

    如今机会终于让他等到。

    这些年赵祯又步了他父亲的老路,二十七岁都没有孩子,在朝臣的建议下,去岁又把赵允让的第十三个儿子赵宗实接入皇宫。

    虽然自己没登上那个皇位,但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似乎也不错。

    这使得老十三成为了赵允让这辈子最大的希望。

    结果现在忽然冒出个赵骏?

    “赵骏?”

    “赵骏!”

    赵允让在厅中细细思索,嘴里还念叨了两句。

    这个赵骏绝对不可能是先帝的儿子。

    不然的话,这么多年就绝对不会没有一点风声传出来。

    而此人又并非宗室。

    至少在他的记忆里,宗室里包括太祖那一脉,都没有一个叫赵骏的人。

    所以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情况?

    会不会对宗实的储君之位产生威胁?

    赵允让眯起眼睛。

    说实话。

    他觉得威胁不会很大,甚至基本没什么威胁。

    毕竟赵骏来路不明,又没有入宗室族谱,不可能成为皇帝继承人。

    哪怕汴梁谣言满天飞,可汴梁什么时候没谣言了。

    即便他是宗室,可宗室还分太祖脉和太宗脉呢。至少太宗这一脉,确定没有赵骏这号人。

    所以赵允让并不觉得赵骏能给他带来什么麻烦。

    唯一的问题是。

    此人执掌政制院,节制百官,成为百官之首,将来会不会对吾儿继承大位造成什么威胁?

    若是这人权力非常大,能够影响到皇帝的决策,换一个人回宫抱养怎么办?

    赵允让细细沉吟着。

    在他看来赵祯二十七岁了,宫里一直没什么动静,想来应该是不能生育。

    自己十三儿如果顺利的话,成为太子的可能性非常大。

    可就怕这赵骏闹什么幺蛾子。

    毕竟太宗子嗣除了他们商恭靖王一脉以外,还有镇恭懿王、楚恭惠王、周恭肃王几脉都有子孙,而且子孙不少。

    特别是周恭肃王,也就是荆王赵元俨。

    当初他的子嗣也曾被刘太后带入宫中,是他的强力竞争对手。

    万一这位赵骏说动了官家,把别家的子孙也送入皇宫里,那他的情况可就非常被动了。

    想到这里,赵允让便也没有迟疑,立刻回书房去写奏折。

    他写劄子有两个目的。

    一是以汴梁到处都是赵骏先帝幼子的谣言为借口,询问皇帝有没有这回事,以此试探赵骏的底细。

    二来。

    万一这人真是宗室,那他也好可以找赵骏好好谈谈,如果对方支持自己孩子的话,那一切都好说。

    要是对方不支持的话,那他也就只好宣布此事,再请求让赵骏回宗室籍了。

    反正赵允让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这个叫赵骏的人并非太宗那一脉,哪怕是太祖那一脉都无所谓。

    太祖的子孙可当不了皇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