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太子殿下躺平日常 > 第243章 无责任番外七
    霍去病率韩说、赵破奴等将士从京师出发那日, 太子出城亲送。

    依照往常,霍去病受降也无需天子储君亦或者公卿士大夫亲送。在京郊戍卫营集合后直接出发就行了。此行凶险是其一,其二刘彻有意趁机为儿子树立威信。太子几次监国, 公卿大夫无不称赞殿下处事公允,可军中将士对他知之甚少。

    此次很是反常,韩说等人精也看出来了。只是受降陛下没必要令骑兵先行, 又令公孙敖率步兵紧随其后。公孙敖麾下还有吴蛮子、路博德等人。上一次动用这么多兵马良将还是“漠北之战”。韩说感觉若非受降陛下会令大将军和冠军侯兵分两路。一时之间抽不出那么多骑兵,也会令二人各率三万骑兵。

    韩说等人收到消息就是令他们收拾行囊跟家人道别, 至今不知到何处受降, 何人降于汉。

    大汉地广人稀, 夜间常有凶兽出没, 不适合行军。傍晚安营扎寨, 韩说、赵破奴等人同霍去病一同用饭的时候, 韩说问出他心头疑惑。

    霍去病不是不告诉他们,而是先前太忙。早晚都要告诉麾下兵将, 霍去病也没故弄玄虚,直言匈奴左大都尉来降。而他担心被单于王发现不敢南下, 由汉军北上两千里接他。

    赵破奴脱口而出:“诈降啊?”

    霍去病:“应当是真降。陛下和大将军分析匈奴部落内部出了什么问题, 比如去年单于王去世,其子继承王位, 有人不服, 有人趁着混乱抢夺牧场, 左大都尉再在匈奴部落待下去有可能人财两失。”

    外人认为大将军和冠军侯舅甥二人早已面和心不合——因为一山不容二虎。两人手下将士很清楚舅甥关系从来没有变过。所以虽然韩说首次出兵匈奴就是卫青麾下校尉, 在霍去病面前也没藏着掖着:“左大都尉动一下匈奴单于就有可能收到消息, 那我们无论多少人马都无法隐匿行踪?”

    霍去病点头:“如果打乌孙或楼兰, 匈奴内部很难统一。但对上大汉,除了想降的左大都尉一脉, 其他部落都敢倾巢而出。”

    赵破奴:“是的!边关有句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匈奴这些年屡战屡败,他们一时也能筹出十万之众。”最可怕的一点是匈奴不缺牲口。没有战马还有驴,用驴运送粮草。匈奴男子上战场,女人们也会骑驴驾车。

    韩说又问:“怎么是殿下来送我们?”

    霍去病以为他担心天子身体抱恙:“陛下叫他来的。”不可以说太子贪权,也不可以说他懒,霍去病半真半假道:“他帮陛下处理完奏章就回太子宫带小皇孙,亲自教小皇孙识字骑术。陛下认为他偷懒,无论大小事,但凡太子撞上,陛下就叫他处理。”

    韩说一副原来如此的样子,心想传言果然并非空穴来风,陛下真怕史良娣跟他抢儿子。

    赵破奴也这样认为。他倒不是因为民间流言。刘彻跟卫子夫抱怨,儿子疼孙子,已经忘了他们这对父母。卫子夫以为儿子闯祸了。她的心砰砰跳,面上故作好奇。刘彻见她感兴趣以为找到盟友,埋怨儿子抱着孙子喂饭,孙子气他,儿子不舍得揍孩子等等。

    卫子夫很是无语,却还不能帮儿子。否则天子一怒指不定怎么折腾儿子。卫子夫觉着此事太魔幻,她十月怀胎生的孩子得空就陪史良娣和孙儿,她还没抱怨皇帝反倒抱怨上了。女儿进宫探望卫子夫,卫子夫没忍住告诉女儿。卫长公主听完也是很无语,回去就告诉夫君赵破奴。

    赵破奴听她说完难以言喻。

    陛下干的荒唐事多了,嫌弃孙儿只是其中一件小事,没必要再拿出来讨论。此行必有一战,赵破奴问霍去病此行怎么打。

    兵分三路,霍去病率两万人前去受降,令单于王误认为大汉只有两万人。韩说和赵破奴两路左右夹击。赵破奴以前在匈奴各部流浪,霍去病不担心他出了草原就迷路。

    韩说有一个问题:“何时分兵?”

    霍去病示意他先用饭,随后一众将军去霍去病帐中。由于是急行军不好带太多辎重,霍去病军帐只能容纳三人,赵破奴等人就在帐外等他。

    霍去病拿出前两年才令匈奴俘虏补漏的草原地图,“过来看,左大都尉现在此地。”

    韩说看着上面的字:“这是个城?”

    霍去病点头:“草原上虽然没有多少城池,但也不是一个没有。匈奴人病了,老弱妇孺无法随牲畜迁移,冬天来了,还是城里更安全。”

    赵破奴补充:“冬天也有狼。”顿了顿,“以前匈奴人不甚会建房。多年以前有人叛逃到匈奴部落,匈奴再侵扰边关时就喜欢掠人为他们做工。我猜定是那人的主意。”

    霍去病:“先不提这些。”指着离城三四百里的草原湖泊,“左大都尉可以谎称到这里放牧。我们也不需要北上jsg两千里。他不敢过来正好说明到这里定会被其他部落或单于的探子发现。其他部落胆大南下放牧也不敢靠近五原、朔方等地。我们北上一千里再像耙地似的慢慢推进。”

    赵破奴懂了:“往北推进两三百里我们分开,你带两万人进城。你离城三四百里的时候必会被附近匈奴部落,或单于王的探子发现。等你接到左大都尉一脉行至一两百里的地方必会被单于王追上,届时我们再去支援?”

    有校尉提出:“一百里和两百里差一两个时辰,等我们赶到也该结束了。”

    赵破奴想想有道理:“以防万一,你入城那日我们连夜急行,在离城一百里左右的路上等你。”

    霍去病沉吟道:“两部分开,匈奴单于王不知道多少援军,就算看出人不多也会怕。”

    韩说:“单于王现在何处?”

    霍去病摇摇头:“这个时节匈奴四处放牧,单于王不一定在王帐。只能等入了草原再打听。”

    五万人齐头并进,真跟犁地有一比。不出霍去病所料,出关五日就碰到牧民。霍去病只看牲畜数量就不信他们乃寻常牧民。左右是受降,不必担心贻误战机,霍去病抽调两千人送那些人去边关,他们走慢一点等一等两千兵将。

    然而计划虽好却被变化打乱。

    左大都尉身边不干净,霍去病还没到受降地,左大都尉就暴露了。新王年轻气盛,亲自率大军捉拿左大都尉。单于王身边也有左大都尉的人,他提前得到消息出逃,又令人快马加鞭南下求援。霍去病同赵破奴和韩说分兵半日遇到左大都尉的人,那人见着霍去病说出求救的话就累晕过去。霍去病当即派两队人去找赵破奴和韩说。他继续前行,假装不知左大都尉可能已经死了。

    等霍去病意识到事情有变,立即令众将士掉头。

    常言道,骄兵必败。

    匈奴单于王见左大都尉已死,霍去病看起来只有两万人,比他少四万,甚至没有停下询问军师大汉有几位“霍”将军,那“霍”字旗是不是霍去病的“霍”,他就令众部全力追究。

    匈奴军中老将倒是意识到他可能是大汉冠军侯。冠军侯一向喜欢孤军深入,带八九百人也敢行几千里。如今受降带了一两万人,于他而言已经很多了。如果心细如卫青一定会发现霍去病一行跑得快,但不乱。

    真正的仓皇而逃很难不撞到同袍,谁还顾得上扛棋。霍去病部井然有序,给匈奴的感觉逃跑的比追击的快,他们反而认为大汉兵将怕了。

    眼看就要追上,高高的“霍”字旗停下,霍去病掉头一马当先迎敌。单于王上前。霍去病看到他一愣,不是说单于王年龄不大吗。

    单于王确实不大,草原上风吹日晒,十六七岁长得壮实的少年看起来也有三十左右。哪像汉太子,儿子五岁了,风流倜傥,谈笑间还带有少年气。

    单于王劝霍去病投降。霍去病笑着抽出宝剑。正午的阳光下宝剑透着寒气,霍去病又看一下日头,算算时辰韩说和赵破奴部离他最多一炷香。前提二人没有同时迷路。

    分开半日就迷路,韩说还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

    霍去病这里杀气冲天,两侧响起震天的“杀”声。万马奔腾,呼啸而来,地动山摇,身材高大的匈奴人左右一看脸色大变,匈奴单于王顿时意识到中计了。这时他终于发现先前神色肃穆或慌乱的汉军眼角眉梢露出笑意,仿佛他已是囊中之物。

    霍去病直面单于王,韩、赵两部在左右,匈奴掉头往北跑。匈奴兵众多,霍去病一剑一双,等他带人冲破匈奴人墙,匈奴单于王一众早已跑没影了。

    霍去病很是失望。如今匈奴不富裕,方圆三百里难碰到一个牧民,没法以战养战,霍去病不敢率大军狂追。大汉缺人,打扫完战场霍去病带大军进城。他后面还有五万兵卒,不必担心单于王杀个回马枪。

    等到公孙敖部,霍去病把城中以及草原上能弄走的全弄走,一把火把空荡荡的城烧了,大军班师回朝。

    城中有许多人和牲畜,又俘虏许多匈奴战马,足矣裹住军需。此行虽然也有折损,但伤亡加一起不足一成。大抵是先被背叛,后遇到霍去病,险些死在他剑下,回到王庭没几日,单于病了。

    十万大军就地解散,还是入关后再各自散去,还得陛下定夺。霍去病在边关休整的同时等圣旨。同时也在琢磨,这次没能叫陛下满意,是不是得把那件长袍还给他。结果就收到从西域回来的商人带来的消息——单于王死了。

    霍去病立即追加一份奏报,单于王被他吓死了。

    乌孙跟匈奴关系近,霍去病还在打扫战场,匈奴部落就有人给乌孙递消息。乌孙一看匈奴元气大伤,更害怕大汉。乌孙国王右夫人乃大汉公主,国王请公主给天子送一份家书——给大汉天子报喜。

    霍去病的第二份奏章跟暨阳公主的家书前后到长安。霍去病早已封无可封,他把单于王的死揽到自己身上,太子看糊涂了,他热傻了吗。

    太子屏退左右试探着问老父亲:“这两份好像不太一样。”

    刘彻失笑:“你说此行凶险,朕以防万一送他一件宝物。”随即先问儿子可知他的四件长袍刀枪不入。太子明显愣一下,刘彻以为他不知。其实太子没有想过这点。那四件长袍他前世可以劈开,比他修为低的修士做不到。他潜意识里没有想过可以防刀枪水火。

    刘彻见状告诉他他把那那件深蓝长袍给霍去病了。

    “表兄没能手刃匈奴单于,担心您借此叫他还回去?”太子问。

    刘彻颔首:“朕又不是无衣可穿。送出去的东西再要回来,朕有那么吝啬吗?再说了,就算无衣可穿,朕还有儿子啊。”

    “我?”太子明白过来,哭笑不得,“父皇,儿臣是人不是神啊。”

    刘彻:“好东西可遇不可求。朕知道。”

    “要是过三五年得两件您也不失望?”

    刘彻好笑:“朕还有三件。”

    “两件红色的,您也不失望?”

    闻言,刘彻确实有点失望。可他一想儿子没有一件,他就表示留儿子自己穿。他有三件足矣。

    太子其实也知道他吃软不吃硬。他在外会谨记这一点。教训儿子的时候也会谨记这一点。他很少小心提防父母,也很少跟父母计较算计,所以也没意识到老父亲故意的。

    太子闻言笑着表示父皇今年冬日不出去,他有时间就出去转转。

    单于王死,刘彻欢喜,他很想趁机出去显摆。可这几年他年年出去几个月,听到儿子要帮他寻宝衣,也不好这个时候抛下他出去玩。

    刘彻表示他得等大司马回来论功行赏。

    霍去病八月上旬就回到边关。霍去病收到朝廷送过去的赏钱,先赏兵卒,令他们早日同家人团聚。随后他带着战功卓越的兵将回到长安,由陛下亲自封赏。

    刘彻见了将军和校尉,在城外戍卫营兵卒由太子替他封赏。

    此次左大都尉死了,也没能手刃单于王,无人获封侯爵。但杀敌近两万人,俘虏一万多人,牲畜几十万头,其他零七八碎的东西很多,刘彻赏霍去病两千金,韩说、赵破奴等人分别获上千几百不等。

    天子仅有一子,刘彻令太子去军营,军中将士也没有意识到天子此举是给太子树立威信。

    无论太子有没有看过兵书,好不好武,凭他不憨不傻,皇位非他莫属,陛下实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太子欢欢喜喜去军营却让不少认为太子乃是仁厚君子的人意识到太子十有八九跟天子一样好战。结合太子以一敌七,挑飞李陵的剑,他只是不如天子霸气外露罢了。

    霍去病出发前朝廷对外的理由是受降。希望凭军功封侯之人不由得想起浑邪王,认为那种事可一不可再。陛下虽然令大军随霍去病出关受降也是以防万一,打起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中这样认为的就有李敢一家。浑邪王那次也没打起来,霍去病杀了金日磾的父亲休屠王,休屠王部就不敢反抗。那次随霍去病前去受降的人也没有得到封赏。

    不少人世家跟李家一样认为受降这事不好干。人接过来将士无功,没能接到人反而有过。当得知冠军侯大败匈奴,匈奴单于王病死,一些精于算计的世家jsg懊恼不已。

    这次深入草原受降建章学堂的一些学生也去了。他们在公孙敖麾下。虽然没有见到匈奴大军,但他们在草原上转一圈,回程时盯着俘虏以及牲畜,也算长了见识。他们回来也没再回学堂,有的在宫里当禁卫,有的当巡城护卫,也有人留在京郊大营。

    这些学生很清楚他们在建章学堂吃得好睡得好只因太子常去。主父偃和东方朔无意中说过,抄书也是太子的主意,不少因为抄书攒了不少钱的学生很感激太子。

    他们忍不住跟同僚聊起太子做的事,虽然跟军国大事比起来都是些小事,但越小的事离黎民百姓越近,出身低微的兵卒因此很喜欢太子。

    军中兵卒或宫中侍卫不会到太子跟前表白,以至于太子不知道他已有很多拥趸。也没人特意告诉刘彻。谁不知道天子疼儿子。特意告诉他,天子只会趁机跟他们显摆他有个好儿子。

    刘彻没少跟朝臣显摆他的宝物,也没少显摆他有个好儿子,公卿大夫早已懒得理会天家父子的事。

    昭平君连公孙敬声扯过,哪日舅舅表弟兵戎相见,百官也敢装瞎。盖因陛下不舍得打儿子,但舍得收拾臣下。太子不如天子阴损,喜欢借刀杀人。可太子敢自己动手。

    太子宫至今只有一位史良娣,太子只有一个儿子史皇孙,许多人家想把女儿送进太子宫,不提太子身份尊贵,只说他的相貌秉性,女儿过去也不亏。然而无人敢找上太子,更不敢上奏暗示天子。

    天子非寻常人,寻常百姓希望多子多福,他嫌太子有了儿子忘了父母。

    皇家多奇葩,皇帝这番做派百官倒也不意外。可放着这样一个香饽饽不啃一口又不甘心,有人就想到昭平君。

    九月初,天子决定在长安过冬,有人就开始同昭平君偶遇。这种事不好自己出面,就请属官代为引荐。京官几乎都认识太子和昭平君,昭平君就算认不全也觉着眼熟。伸手不打笑脸人。别人说着相请不如偶遇,要请他喝茶,昭平君身为御史也不好犯浑来一句“你谁呀?我不认识你。”

    昭平君随他进去,三句话说完,对方问怎么没见太子。陛下在京师,奏章国事有陛下处理,殿下合该得闲才是。

    昭平君明白,原来他托了太子表弟的福。昭平君以为他想在太子面前混个脸熟,哪日太子无人可用好想到他。

    去年太子令昭平君的三位友人帮朝廷买二十万匹布,三人赚了两百贯钱,没过多久全京师都知道了。此事也无法隐瞒。三人没有那么多钱,跟布商谈好三人就带他们找少府拿钱。少府把钱给三人,三人先把布商的钱付了,剩下的就是他们的。虽然他们没有当着布商的面数钱,但商人打眼一瞧就知道有多少。

    少府不会乱讲,三人也不会往外说,城中那些布商以及随从不会帮三人隐瞒。那次之后昭平君以前的狐朋狗友也找过他,请他在太子面前美言几句。

    昭平君想着怎么拒绝他,突然听到太子子嗣单薄差点没有反应过来。对方明示暗示许久,昭平君差点被口水呛着,合着不是为钱而是为色。

    还不如为钱呢。

    若非小刘进跟太子幼时一样一样,就凭太子儿子那么大,浑然不像娶妻生子之人,他们真忍不住怀疑小孩是宗室子弟,太子要修道成仙。

    昭平君苦笑连连:“这不是害我吗?”

    那位小吏不解:“何出此言?”

    “兄没比我大几岁,女儿可以议亲了?”

    小吏:“亲戚家的姑娘。家贫,可惜生了一副好相貌。”

    “那也不可!”昭平君摇头,“你若想为侄女找个依靠,不如试试长平侯府的二公子,亦或者三公子。三公子也未定亲,年少心软。大将军没有门第之见,只看姑娘秉性以及家世是否简单清白。”

    家世清白,但不简单,甚至比卫伉未婚妻家境好。大将军不会允许二儿媳和小儿媳身份高过长媳,容易家宅不宁。小吏无法回答:“大将军和善,下官知道。可她身份太低,不配为嫡妻。”

    “出身倡门?”

    小吏只能硬着头皮点头。

    “低了。相貌品行都不错倒是可以为妾。可你也知道大将军跟夫人琴瑟和鸣,定然希望儿子跟他一样。”

    小吏点头:“冠军侯的独子也不小了。可冠军侯一定也不希望他还没定亲先纳妾。昭平君,你乃太子表兄,太子同大将军一样和善,不如您帮我问问?”

    昭平君抬手:“饶了我吧。可知为何陛下每次出巡丢令我随驾?只因他认为我品行不端,留在京师有可能带坏他的宝儿子。这种事我躲还来不及呢。”

    “这?”小吏想起来了,陛下去甘泉宫都带上他。

    昭平君:“太子五日一休,他还得陪小皇孙,就算令侄女貌如西施,进门也是守活寡。”

    小吏心想那家人才不管女儿守不守寡。再说了,史良娣也不小了,红颜枯萎,她的机会自然就来了。太子殿下又不是清心寡欲的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