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红楼之蓉哥儿 > 第10章 世勋子弟
    第10章 世勋子弟

    贾蔷是出了名的喜欢穿蓝。

    今儿穿了一套月白色窄袖贴里配靛蓝色坐马(罩甲)。

    远远瞧着一身蓝,衬着身姿笔挺,丰神俊秀。手里擒握宝弓,腰悬箭囊,顾盼神飞的走来,十分英武。

    贾蓉见了他,心里就像吃了只苍蝇般恶心,忍不住暗骂晦气。但是表面上,却还得装作非常高兴的样子。

    “蔷哥儿,天贶安康。”

    贾蓉假装热情的招呼着,与贾蔷一起走出二门,点了几个亲随小子,大步穿过正院,从正门的角门里出来。

    ******

    宁国府坐落在宁荣坊,这是呈正方形约莫1平方公里(1500亩)的住宅区。

    荣国府和宁国府坐南朝北,占了宁荣坊的一大半,东西向宽600米,南北向长940米,占地约846亩。

    从宁国府正门出来,是一条大街,南北向宽二十四步(1步=5尺,按明量地尺=39.24米),东西向长1000米,名为“宁荣街”,也叫“宁荣前街”。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处处彰显大周国太平盛世气象。

    宁国府门口,摆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着匾额,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烫金大字。

    台矶上,正门口分八字摆着两条长板凳,列坐着十来个头戴瓜皮小帽,身穿青衣直缀,腰围红悭的精壮门子。

    此刻正站在台矶上说说笑笑,嗑着瓜子。

    贾蓉和贾蔷从角门里出来,门子纷纷站起,一拥而上,围着二人打千行礼,“蓉大爷天贶安康,蔷二爷天贶安康!”

    “天贶安康。”

    贾蓉微笑点头,扫了眼街上的繁华景象,走下台矶,深吸一口气,动作娴熟的翻身上马。

    贾蔷亦是如此。

    宁国府正门往东数十米,临街开了个东角门,从东角门进去是马房和仆役群房。今日贾蓉、贾蔷兄弟俩要出门,早有马仆牵来两匹河曲骏马,装备了马具,在正门外候着。

    这两匹骏马,体大协调,骨量充实,肌肉丰满,一个全身如墨染,一个乍晴如天青,浑无一缕杂毛,是河曲马中的“宝马良驹”。

    每一匹都能在马市里卖到50两银子以上,是大周朝世勋子弟的标配之一。

    更何况,马匹全副武装,绑腿、肚带、鞍垫、汗垫、脚蹬、马鞍、缰绳,全是上好的革制工艺,一套下来至少十余两银子,更是价值不菲。

    这是贾蔷坐骑的价格。

    贾蓉更不凡!

    在他那匹乌骓马的马背上,佩戴了一套“紫线座”。

    这是高级官员骑马时用的坐垫,重一百两,也是身份的一个标志。

    朝廷礼法规定:“武官副使以上及入国副使方得用,其余官员不得用此物。新造者百两以上,工钱在外。现成买后约莫五十两左右。”

    一套马具连宝马,价值百七十两银子,连品级较低的京官都望而生畏。更别说升斗小民了。那是独属于周朝贵族子弟的奢气,是阶级地位的体现。

    毫无疑问,这是僭越!

    但是永兴朝以来,周朝风俗大易,世袭勋贵子弟僭越使用品级规格之外的物品已经非常罕见,并不算什么。

    这是取祸之源吗?贾蓉不以为然:手中没有权力才是。

    ******

    贾蓉骑着乌骓马,走在繁华街巷里,往西边的荣国府而去。

    像东平郡王府这样的社交邀请,贾蓉兄弟俩还会习惯性地加入一个人。

    行了不足一箭之地(指箭发出到落地的距离,约120~150步,按明营造尺,既192米~240米。不足,取180米。),贾蓉兄弟俩来到荣国府正门。

    “蓉大爷天贶安康!”

    “蔷二爷天贶安康!”

    来到荣国府门口,府外的门子立即上前见礼。

    “琏二叔呢,出来没?”

    贾蓉端坐马上,询问着荣国府的门子。

    “还没呢。”

    门子话音未落,荣国府正门旁的角门里走出来一个银白窄袖贴里配金红罩甲的英俊青年。

    “真骚包啊。”

    贾蓉眼睛一凝,旋即翻身下马,与贾蔷一起上前拜礼。

    “琏二叔,天贶安康。”

    贾琏瞧见贾蓉、贾蔷兄弟俩,也非常高兴道:“蓉哥儿,蔷哥儿,天贶安康。府里的精细厨子带了没?”

    “带了二十几个,以及一些蔬菜瓜果和孔雀、獐子、大鹿、暹猪、青羊、熊掌、鲜鳇鱼

    等物预备烧烤。”

    贾蓉笑道,“只等琏二叔给我们兄弟做打头的了。”

    “哈哈,那就走吧。”贾琏走下台矶,来到一匹毛发油亮如板栗的河曲健马前,突然翻身上马。

    鸾铃清脆,马蹄哒哒。

    贾琏、贾蓉、贾蔷三个贵族子弟,骑着高头大马,身边簇拥着一大群仆人小厮,从宁荣街浩浩荡荡的往东走去。

    街上的商贩百姓,露出艳羡神采,纷纷躲避让出一条路。

    宁荣坊在神京城西部,贾蓉等人出了宁荣街东,就是神京城的中轴线“御街”,又名“朱雀大街”。

    宁荣两府从后街东出来的精细厨子、仆人、小厮,提着鸡鸭笼子或推着板车,载着猪牛羊肉和庖役器具,正在朱雀大街上等候。

    “琏二爷(小蓉大爷、小蔷二爷),天贶安康!”

    瞧见贾琏、贾蓉、贾蔷三人骑马走来,宁荣两府仆役连忙上前见礼,然后跟着三人往东平郡王府走去。

    ******

    东平郡王府在神京城的东部。

    贾蓉、贾琏、贾蔷三人刚从宁荣街东走出来,就远远瞧见朱雀大街上,各家勋贵子弟排场浩大,纷纷从各座坊市里走出来,正彼此汇集在一处。

    宁荣二祖地位显赫,被太祖皇帝赏赐的宁荣坊,位于皇城以南,朱雀大街以西第二排右一的坊市。

    今儿东平郡王府设宴,在御街以西居住的世勋子弟,全都汇聚在御街上,骑着高头大马,彼此呼朋唤友。

    贾琏、贾蓉、贾蔷三人也在社交。

    看见北面不远处,北静郡王府和西宁郡王府里的王孙子弟也出来,连忙上前拜见。

    后面的侯伯子男将军府里的世勋子弟也赶来,加入到一起。彼此热热闹闹,携带无数仆役小厮,一起往东平坊而去。

    ******

    皇城以南,朱雀大街以东第一排的两座坊市,按照与西城对称的建筑规格,各摆了一座异姓开国郡王府——东平郡王府和南安郡王府。

    此刻,东平坊里喧哗热闹,各家子弟云集,车马如流。

    屈原《离骚》歌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这是贾蓉名字的由来。

    东汉文学家王逸又注曰:“芙蓉,莲华也。”

    贾蓉去年加冠,贾珍便给他引申表字,取“莲华”二字。

    此刻,贾蓉一路行来,骑着高头大马,跟着贾琏会访各家勋贵子弟。那些哥儿,便是一口一个“莲华兄”的叫着。他也叉手称呼对方的表字。

    没有表字的少年,则喊一句“某某哥儿”表示亲近。

    王府里的子弟,便又是不同,须得加个“王孙”以示恭敬。

    就这样,贾蓉鲜衣怒马,开始了穿越以来的第一次勋贵子弟圈子社交。

    从朱雀大街到东平郡王府的东角门,不过二里地,贾蓉却好似走了大半天。没走几步就要停下拜礼,攀谈社交。礼节繁杂,称呼不一,让人暗叫心累。

    终于,贾蓉骑马来到东平郡王府的东角门前。

    东平郡王府比宁国府更大,独自占了一座坊市。跟会芳园一样,王府里的“琼英园”临街开了个东角门,可以从东平街直入园内而不惊动王府内宅家眷。

    东平郡王府的琼英园,比宁国府的会芳园又是不一样的景色。

    各处景点以“大、奇、雅”为特点,充分彰显王府气度。

    诸如假山、亭台、阁楼的规模高度,也比宁国府的更高。这也是王府的特权之一。贾蓉一路行来,真是赚足了眼球。

    小暑一侯,玛哩繍毬。琼英园里的绣球盛开,红的蓝的白的绿的紫的黄的,数十种绣球争奇斗艳,充满苦涩的馥郁香气,充斥整座琼英园。

    按理说,本是赏的好时候,办个诗社酒会,那该多么雅致。

    可惜了。

    琼英园里喧嚣吵闹,各府子弟架鹰牵犬,顽的不亦乐乎。

    有的饮酒,有的说笑,有的射鹄,有的谈诗论道,有的叫了戏班杂耍打十番的,正拍掌叫好。

    更有那上百个精细厨子,大开排场,正在比拼厨艺。热火朝天,烟气弥漫,充斥整个琼英园。

    “这就是古代贵族社交圈子吗?”

    贾蓉站在这幅古香古色的画卷里,仿佛变成了画中的一个小人儿。

    “莲华兄,快来射鹄!”

    穆王孙在琼英园的箭道里摆了一排鹄子,几家王孙公侯子弟正顽的高兴。忽然,几个平时与贾蓉顽在一处的哥儿招手喊他过去。霎时间,贾蓉眼睛一亮。

    “嗳,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