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红楼之蓉哥儿 > 第74章 贾蓉封官
    第74章 贾蓉封官

    宁国府,向南大厅里。

    厅上设了香案,头戴官帽,穿着大红蟒龙袍的戴权,手捧圣旨,正站在厅上,俯瞰贾族众人。

    此刻,贾赦、贾政、贾琏、贾蓉、贾蔷等人,按照贾族辈分地位,恭恭敬敬跪了一地,俯首听诏。

    厅里两侧,四大异姓郡王的王孙,也都俯首跪地。包括各公侯爵府的爷们哥儿,全都按照身上官阶爵位,恭敬的跪了一地。从厅内排到厅外。

    此刻,整个宁国府正院,全都肃然恭谨,俯首听诏。

    这就是皇权的威严!

    “奉,天承运,太上皇帝诏曰:朕移居大明宫以来七载余兹矣,追维践祚之初,藐躬尚在冲幼,神器至重,惟弗克胜仰蒙宁国……

    “宁国嫡玄孙贾蓉,端方持正,恭谨孝顺,允文允武,可堪大用,赐京营游击出身,以备选考。

    “望尔勤勉任事,不负朕望,以朕春秋方富,日理万机,与中外臣工共求治理,朕自惟涼德夙……”

    贾蓉封官了!

    此刻,厅上众人听着太上皇旨意,全都面色复杂,心底泛起惊涛骇浪。

    今日贾蓉“大婚”,太上皇居然亲自下旨,给他封赏官职。

    我的天!

    这是太上皇摒弃前嫌,要重新“启用”宁荣贾族的政治信号吗?

    有些消息灵通的,很快想到了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与京营总督“张彩”、京营协督“曹元”沆瀣一气,暗中勾结,上疏“改革京营积弊”之事。

    “王子腾,跟着曹张二人瞎胡闹,消息传到太上皇那儿,惹老皇爷发怒了……”

    四大异姓郡王府的王孙,低着头皱眉沉吟,思考其中利弊关系。

    而跪了一地的公侯爵府的爷们哥儿,也都面色复杂。有些激动兴奋,有些面色阴沉,彼此不一而然。

    激动兴奋的,大多数是属于亲近贾族的“太上皇旧党”。

    而面色阴沉的,便属于与贾族敌对的“皇帝新党”。

    ******

    此时此刻,无论是贾蓉,还是贾族族人,听完太上皇的旨意,全都面色激动,不禁喜极而泣。

    贾蓉封官了!

    这是宁荣贾府隔了十来年,又一次接收到了太上皇的“恩宠”。

    谢天谢地,太上皇没有“抛弃”他们,他们贾族的坚守是正确的。

    太上皇已经“消气”了。

    贾族夺回兵权,重返朝堂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臣贾蓉,叩谢太上皇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戴权宣读完圣旨,贾蓉躬身大礼,上前接了旨意,摆在了香案上供奉起来。然后就欲请戴权入厅说话。

    “贾游击,不急,这里还有一份尊夫人的封赏诰命,领杂家去后堂一并宣读了罢。”瞧见贾蓉供奉了圣旨,戴权又从袖子里掏出一卷抹金轴诰命册宝,笑着说道。

    “是,戴爷爷请跟我来。”贾蓉恭敬的引着戴权转过紫檀木屏风,往后宅宁安堂去了。

    戴权是宦官,所以可以进入宁国府的后宅而不必担心惊扰内眷。

    当转出向南大厅,贾蓉笑道:“戴爷爷,孙子就知道您不会忘记我。果然,今儿就带来了好消息。待会子您走的时候,孙子还有1000两的诚意拜上。”

    跟宦官说话,谈感情才俗气,直接谈银子才能打动人心。

    你瞧!

    上一次的3000两银子,这不就派上大用场了吗。

    在他大宴宾客的时候,太上皇亲自下旨封赏他“京营游击”的出身。释放了一个“善意”的政治讯号。

    当然,具体的原因,贾蓉还得请教一下戴权。

    这1000两银子,便是这个作用。

    听到贾蓉又是1000两银子的“孝敬”,戴权满意的露出笑容,凑近低声道:“你小子运气好,京营的王子腾闹得实在不像话!居然敢在曹元的《革京营积弊疏》里署名,真是忘恩负义,惹恼了皇爷。”

    戴权只提点了一句,贾蓉就“全明白”了。

    与历史上许多例子一样。当初太上皇“永兴皇帝”禅位的时候,只把政权交给了今上“隆安帝”。而兵权则没有交出去。毕竟就算亲儿子,没有兵权在手,太上皇在大明宫住着也睡不安稳呀。

    而“隆安帝”呢?

    刚开始登基的时候,还装了几天大孝子。但是渐渐地,他就心生不满了。皇帝是什么政治生物?那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至高权力者。

    在头上多个“太上皇”算怎么回事?

    而且,这个太上皇还手握兵权,随时都能“翻脸”废掉皇帝!

    尽管,这个几率很微小,几乎忽略不计。但却是一根刺,深深地扎入隆安帝心里,让他晚上睡不着觉。

    于是,从隆安四年以来,皇帝与太上皇在兵权上的“博弈”就开始了。

    就比如说京营。

    京营在大周开国之初,太祖皇帝的建制下,是京营节度使的一把手。但为了防止京营节度使“专权擅权”,就把调兵权分离出来,授予兵部尚书,称“总督京营戎政”,与京营节度使共同管理京营。

    实际上,就是个“政委”。

    还是个名义上的,根本没多大权力,也不管事。

    具体管事的,是兵部侍郎,设立一人为“协理京营戎政”。称“协督”,协助“总督”管理京营。

    实际上,也只管理些后勤工作。

    除非“大阅”或“京操”的时候,基本上不会在京营现身。

    但是到了隆安朝,因为实际兵权并不在皇帝手中。这两个官职便派上了大用场,隆安帝指派兵部尚书与左侍郎“深层次”的参与京营的管理中,想要夺权!

    而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呢?

    虽然是借着宁国府的政治人脉上来的,或者说,是武勋集团的“代言人”。

    但是身处“太上皇旧党”,却深知皇帝才是未来的希望。太上皇最终会死去,太上皇旧党也会被政治清算。

    而他出身又低,即使双方“清算妥协”的阶段。那些顶级勋贵也不会有人帮他说话。丢官是肯定的!

    问题是,王子腾就怕官职丢了,权力没了,还会被“抄家问罪”,那就惨了。

    所以,敏锐的政治嗅觉告诉王子腾:必须“弃暗投明”,投入皇帝的怀抱,忠诚他唯一的太阳!

    然而,他的身份很尴尬。

    他是靠着贾族资源推举上来的,如果他“堂而皇之”的改变阵营。那么整个“旧党”势力,就会集体攻击他。大明宫里的太上皇也会“厌恶”他。可能来不及“平步青云”,就会被提前淘汰出局了。

    这种“迟疑犹豫”的态度,让他即想“靠近”皇帝,却又不敢走的太近。

    直到这次兵部左侍郎兼协理京营戎政的曹元准备上一封《革京营积弊疏》。王子腾才决意“冒险一搏”,试探一下太上皇的“心意”。如果太上皇“默许”了,那这件事就有转机了。

    毕竟,京营的“积弊”确实十分“严重”!他相信太上皇也隐隐知道的。所以,王子腾与曹张二人商议后,决定把“京营积弊之厉害”,写进了《革京营积弊疏》里,堂而皇之的摆在明面上,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讨论。

    这样的话,他就是“公忠体国”,是京营积弊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而非政治立场站队,参与进去什么“新旧党争”里。

    王子腾想的很好。

    但也别把其他人当成傻子。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么聊斋呢?

    谁不知道谁呀。

    果然,这封《革京营积弊疏》一上,立即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无数文武官员侧目,开始争吵。

    王子腾“叛变”,让“旧党官员们”很愤怒,集体攻讦他。而王子腾虽然解释了很多,但大家没一个相信的。就连太上皇也恼怒了。我还没死呢,一个个就急着去给皇帝当马前卒了?

    彼时,戴权就站在太上皇跟前,“恰时”的进了几句谗言。

    说王子腾太不像话,辜负了太上皇的信任,还不如宁国府的年轻哥儿懂事呢。于是,在太上皇的好奇下,戴权十分适宜的说起他前几日探望贾珍病情,与贾蓉偶遇一面,讲述了贾蓉射艺极佳,在东平郡王府游园会上夺魁,又在太平楼写诗词的事儿。

    最终,他提到了最关键的一句话。

    即当日贾蓉与戴权相见时,说出的那句“只想求个为太上皇效忠,为大周建功立业的机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