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红楼之蓉哥儿 > 第76章 带俸官
    第76章 带俸官

    当官了!

    贾蓉头戴乌纱帽,换上了大红虎豹补子的官袍,束了白玉革带,脚穿粉底皂皮靴,从暖阁里走出来。

    霎时间,贾赦、贾政、贾琏、贾蔷等贾族老少,全都眼睛一亮,纷纷抚掌赞叹,直夸宁国府后继有人。

    便是来参礼的世袭勋贵们,瞧见贾蓉换了常服,都夸赞不绝。

    “接下来,好好习文练武,准备三年后的选考,千万不可懈怠了。”贾赦、贾政等人,耐心叮嘱道。

    “是,侄孙知道了。”

    贾蓉颔首点头,眼神里流露出一丝认真之色,默默握紧拳头。

    ******

    贾蓉虽然封了官,还是从捐监生,直接成为从三品武职游击将军。但事实上,他只是个“带俸官”。

    重点在圣旨里那句“赐京营游击出身,以备选考”。

    何为带俸官?

    便是只领俸禄而不掌实权的官。

    其中一些是“世袭武职”,便叫“世袭带俸官”。

    目下,大周勋贵子弟,大部分是“世袭带俸官”。如果想要掌实权,便得参加一个考试,叫做“军政考选”。是“兵部武选清吏司”与“五军都督府”共同派人审核的一项过程。

    前明沈德符认为:“武职五年军政,一如京官六年大计,其典至巨至严,是以世袭武官多畏之。”

    所以,贾蓉还不能懈怠,有了官位不领实权,算什么官?还得继续习文练武,准备三年以后的军政考选。

    ******

    换了官服,贾蓉意气风发,在厅里陪着世袭勋贵们。此时此刻,众人都不再把他当成一个年轻哥儿来看待了。反而平辈相交,偶尔透露出几句官场秘闻,让贾蓉暗暗兴奋,仿佛见识了新世界。

    不一会,来到晌午,众人移步会芳园,走过会芳园的诸般景致,最终在临水而建的“凝曦轩”里开宴。

    贾蓉主陪的这些人,全都是实权大佬,没一个善茬。贾蓉打起十二分精神,在贾赦、贾政等人的帮扶下,与众人攀谈社交,左右逢源。

    无论是酒令、诗词、饮酒,贾蓉全都信手拈来,让一众世袭勋贵们非常满意,看向贾蓉的眼神里越发欣赏。

    戏楼上,贾蓉请的戏班子,正咿咿呀呀的唱着。贾蓉酒气熏人,突然告罪一声,从凝曦轩出来,往天香楼、逗蜂轩、登仙阁而去。

    除了身份尊贵的宦官内相和世袭勋贵们,那些年轻的哥儿子弟,尤其是宁荣贾府的世交老亲和门生故吏,甚至是贾族本族人,贾蓉也不能忘记。一桌又一桌的陪敬过去,主打一个宾主尽欢。

    那衣裳的浓郁酒气,远远闻着就熏人,但凡靠近他的人,无不心神震撼,对贾蓉的酒量有了一个充分认知。

    “真是酒仙托生的!”

    不知多少人,望着贾蓉满脸潮红,吐着馥郁酒气,一杯又一杯,一碗又一碗,气概豪迈的往肚里饮去。

    无论是谁,全都被其姿态所折服,忍不住崇敬。

    只这份社交能力,便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这是“身体异变”的金手指,带给贾蓉的超凡底气。

    有了能力,就要显露出来,让人知道,让人崇拜敬佩。

    渐渐地,名声打出去,做事就顺利了。

    就比如说现在,也不知多少人被贾蓉的豪迈气概所倾倒,在酒场上放下承诺,要与贾蓉多多亲近,共同做一番大事业。甚至不少人要“投效”他。

    尽管,这是酒桌上的“场面话”。

    但贾蓉当真了。

    这是一块“敲门砖”。有些话,说着说着就成真了。比如贾蓉要做某件事,要拜托某个人,有了这顿酒,说话就方便多了,攀关系扯交情也会顺利许多。

    人都是情感生物。

    如果你想交好一个人,却连场面话也不愿意说,场面功夫也不愿意做,只想着平等对待,其过程必定十分艰难。

    有时候,低头、敬酒、说好话、卖笑脸,不是坏事。

    要办事嘛,就要舍得下脸。

    谁说“敬酒卖笑”就不是一份本事了呢?社会这么难,在这个环境里生存,就要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就是江湖,与人情世故!

    ******

    从晌午到黄昏傍晚,在会芳园饮宴的戴权与“四王八公十二候二十四将军”府里的掌权老爷,纷纷在贾赦、贾政、贾琏、贾蓉、贾蔷等人的恭送下离去。

    临走的时候,贾蓉全都“送”了一份小礼物。

    其中戴权最贵重,足足1000两。

    四大异姓郡王府的王孙们,就不是银子,而是从古董房里挑选的古董,价格在500两左右。

    八公家族和候伯子男将军府里的爷们哥儿,是200~300两左右。

    世交老亲和门生故吏,是100两。

    贾族本族人,是50两。

    而且,贾蓉很贴心,让总理房准备礼物的时候,特意吩咐让盒子装了,在盒子上面贴了大红剪纸“囍”字。

    这么一来,就不是送礼,而是“送喜”了。

    总而言之,要把礼物“包装”好,显得足够“高大上”,要显得贾蓉非常用心,做事很有分寸。

    果不其然,凡是出门的宾客,领到宁国府分发的“囍礼”,一个个惊诧莫名,眼里流露出意外之喜。

    尤其是,当他们回到车轿上,好奇的打开“囍盒”,瞧见里面摆放的礼物,就更是眉开眼笑,喜不自禁。

    “这个贾莲华,可真是会来事!”

    一众世袭勋贵们,包括大明宫内相戴权,瞧见贾蓉别致的“送礼方式”。全都眉开眼笑,觉得贾蓉做事沉稳有心思。

    对他观感更好,流露出浓浓的欣赏。

    当然,这些实权大佬,一个个不差钱,所以只觉得贾蓉“奇思妙想”,与其他府里的哥儿都不一样。

    而其他人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世袭勋贵里的年轻哥儿,宁荣贾府的世交老亲和门生故吏,甚至是贾族本族人。

    瞧见“囍盒”里的礼物,忍不住惊喜若狂,觉得贾蓉太会办事了。

    各家情况都不一样。

    别说贾府的门生故吏和本族人这些“穷亲戚”了。

    便是世袭勋贵里的年轻哥儿,每个月的月例才几个钱?一个个都“精穷精穷”的,200两银子,对他们而言,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巨款”了。

    参加贾蓉的婚礼,吃喝玩乐一天不说,还有“银子”能拿回家。

    贾蓉的办事手段,让他们敬佩不已,在心里的比重,蹭蹭蹭直线上涨。

    表面功夫做到了,利益关系也给了。如果贾蓉再拜托他们办事,谁又能拒绝呢?

    尤其是某些崇拜贾蓉,把他视为“偶像”的年轻哥儿。更是觉得这位带头大哥豪爽大方,是个能成事的,恨不能跟着他做一番大功业!

    而贾蓉呢?

    看似了许多钱,但实际上,这些人今日上门,全都是携带重礼的。贾蓉无非“左手换右手”,“拿他们的钱卖他们的好”,根本没亏多少钱。

    而效果,却不是一份礼物那么简单了。

    这叫“双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