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重生之血色浪漫 > 第九章、蝴蝶翅膀的煽动
    ()    火车第三天下午,终于到达了陕北省的省会宝塔市。稍作休整之后,郑桐就和钟跃民被分到了延东县。匆匆爬上延东县派来的军用卡车,三十多人挤坐一辆军卡,约四十辆车,顶星迎风朝向北驶去。

    一路上多是土路除了上坡就是下坡,车后拖了一条宽大的黄sè尾巴什麽也看不清。一路米水不沾牙,冻饿颠簸了十几个小时后到达延东县,跳下车的人都似初见天rì的出土文物。大家跺着已冻僵而麻木的双脚,互相拍打着身上的黄土,一瞬间延东县街面上就像爆炸了颗原子弹,黄烟的蘑菇云直冲九霄,对面不见人影。大家暂时被分别安置到了县城的中学和小学的教师里休息,等待第二天的再次分配。最终,他和钟跃民被分配到了一个叫王家庄的地方。

    其实,郑桐早就发现这个世界和他看的那个血sè世界不太一样的。比如这个国家叫华国,一共有50个省级地方个行政等(参照网上恶搞的那张地图)不过感觉大体没什么变化也就没在注意。谁知这次变动就比较大,他和钟跃民没有分到那个叫石川村的地方,而是到了延东县王家庄公社下的一个叫李家沟的地方。

    郑桐这次重视起来,看来以前的一些历史信息只能当做参考,不能全部当真呀!不过这次他和钟跃民也算走运,这边应该比石川村要好吧。

    王家庄公社由两条土街T形相交组成,东西街长150米宽5米是主街,街南是个饭馆和银行,街北是商店、王家小学及公社革委会。街西头是个坐西朝东的古戏台,戏台南是屠宰场,北是麦地,街东头是邮局,投递员叫马德昌。以邮局为中心的是南北街,长约100米,南街路西是公社卫生院。

    下午郑桐他们五男五女共十个知青坐上了李家沟派来的大车,一路上顶着凛冽的寒风和漫天的尘土奔向李家沟。为了使知青们到农村扎根,革委会的领导们也煞费了不少心思,其一是把分到每个村的男女知青的人数基本控制在1:1,为何如此分,自有隐xìng玄机内含,美人计也好,乱点鸳鸯也罢,成不成是你们的事,反正我先给你们搭配好,等过几年你们一对对的互相带上嚼子拴上套,想不扎根都难。这下你就明白郑桐他们为何是五男五女了吧。

    由于大家不是来自同一个学校彼此只见不是特别熟悉,刚开始都比较拘谨。不过钟跃民从来都不是安分的人,这不开始扫描车上的五个女生,发现其中两个长得还真不赖。

    他心里挺满意,用手碰了碰郑桐扭头说道:“县知青本对咱们兄弟还真不错,没给咱们分来猪不叼狗不啃的女生,要不然就惨了。你想想这本来就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咱在整天守上几个丑妞,来来回回在你的眼前晃来晃去,想不看都难,这rì子还让人怎么过呀?”

    郑桐挤兑钟跃民道:“跃民你要是有本事,我的那个也发个你了。你一个人占两个妞怎么样?”

    钟跃民说:“郑桐这可是你说的,哥几个给我做个见证。哥哥我就不客气了,我还嫌弃两个不够呢,哥几个谁还不要?我打包了,再多我都不嫌多。”

    大车上的男生们听完之后都哄笑起来,几个女生则绷着脸一声不吭。男生们仿佛从钟跃民的话语中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开始讨论起来自己的学校中那个那个是如何如何女生漂亮,现在分道那个地方了等等。大家彼此之间的陌生感也在闲聊中彼此冲淡了。

    李家沟的打谷场上,正在召开全体社员大会,村民们在此等待着知青们的到来。远远地听见拉大车的牲口脖子上的铃铛响起,村民们就放起了鞭炮欢迎知青们的到来。结果由于买的鞭炮质量不过关,将附件的一个村民的额头zhōng yāng炸了破了,他就是周牛娃——本村的一个热心肠的民兵连连长。由于村里缺医少药,他随便抹了点止血的草药,伤好之后留上了一个圆形的疤痕,后来被知青们戏称他为马王爷。(民间道教的马王爷就有三只眼)。

    村民们目光呆滞,表情麻木,他们散乱地坐在打谷场上,妇女们纳着鞋底,男人们吸着旱烟,他们不大关心开会的内容,只是在毫无顾忌地大声说笑,一群孩子在麦草堆中追逐着,打闹着。

    郑桐等知青们也坐在地上交头接耳的说着什么。

    村党委书记曹刚用他的大烟袋敲了敲那个少了个腿的破桌子,清了清嗓子,喊道:“各位社员同志们,现在开始开会,莫说话了。今天咱们村来了十个京都知青,他们都是京都的好孩子来咱们这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代表李家沟党支部、李家沟的父老乡亲欢迎他们,大家鼓掌。这些知青娃娃们懂得东西比我们多,又能识文断字的,今后大家说不定还要求助人家里。我们一定要好好待他们,莫让这些离家的娃娃们受了委屈。好了,散会。”

    李家沟的知青点设在两个已经废弃的破窑洞里,这两口窑洞以前是村里一个富农的家产,他老婆早死,女儿早嫁人了,自己因为无法忍受无休无止的批斗,上吊自杀了。在他死了以后这窑洞就渐渐废弃了,这次支书曹刚得到公社通知,要他解决十个知青的住处,还按国家规定发下了知青的安家费,以曹刚的jīng明,当然不会用这笔钱给知青打新窑洞,他叫人稍稍修整了这两口破窑洞,就算是完成了上面交待的任务,按他的理解,这些知青娃呆不长,他们以为农民就这么好当?要是没点儿扛饿、吃苦的本事,就趁早卷铺盖卷。

    知青们到了李家沟的笫一个晚上,情绪都不大好,尽管他们在下乡之前就有了心理准备,陕北是贫困地区,他们是知道的,但当他们进了村才发现,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糕。首先这两口破窑洞就让他们大吃一惊,其中一口窑洞的顶部竟裂开了一道一公分宽的缝隙,破烂的门窗根本挡不住风,窑洞里的温度和露天差不多,钟跃民抱了一把高粱秸想烧烧炕,谁知烟道向回倒烟,把大家又薰回来了,知青们只好作罢。

    知青中只有郑桐和钟跃民两人心情还不错。钟跃民早已学会了苦中作乐,心里明白发愁也是白搭,不如自己找点儿开心的事,当然,能拿别人开心就更好了。至于郑桐,后世的一个到处碰壁的三流大学生,他早就学会了适应生活。后世有句话不是说的好嘛:生,容易;死,容易;生活不容易。当然郑桐其实更欣赏另外一句话:生活就像一场强jiān,既然无法避免被蹂躏的命运,那就去享受这其中的快感吧。